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全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柯春华
[导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由此可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玉斗中心小学  柯春华

[摘要]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由此可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主动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由此可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创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生活是一个数学大课堂,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用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生动、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欲望,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为此,我们的数学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对其具有现实性意义和趣味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掌握新本领。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我校学生经常会在节假日随父母去超市购物的这一生活实际,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问:“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需要用到什么?”这时学生会一致回答:“人民币”。此时教师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这样就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现实生活中去。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方式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构建学习方式时,我们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和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从学生的身边引人笨拙知识,拉近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课堂环境中主动的学习。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当游戏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更高涨,让学习过程所留下的印记也会更深刻。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练习巩固时,教师先用投影片显示秋天来了,大雁南飞的图片,同步播放歌曲《雁南飞》。教师相机提出游戏要求:“大雁组成的角的图形很简单,也很美丽。大家到操场上去做大雁南飞的游戏。”学生跃跃欲试,乐在其中。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学习积极性相当高,把课的结尾推向高潮。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有积极的合作精神,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和科学的探究能力是当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歙和交流,使之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生活乐园。如在教学组织形成上多采用四人小组学习方式;在教室硬环境设计上改变“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方式,采用“马蹄型、圆桌型等的座位排列形态;在教学心理环境上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合作研讨,交流看法、情感、体验,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它倡导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使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做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认识了米、厘米之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测量自己喜爱的物体的长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积极鼓励,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就要打破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是培养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旦学生提问,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那怕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有个学生提出来“生活中常用的是:买2千克苹果、30千克大米,哪里有买a千克苹果,b千克大米呢?为什么还要用字母表示数呢”对于这意外的提问,教师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说:“你敢于发表意见是非常好的,说明你背动脑筋。”然后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讨论,一起用充分的理由说明“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有随意抑制学生的不成熟的想法,变错误为正确,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当时教师马上加以指责的话,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无疑是一个损失。又如在教学“6和几的进位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一位教师在学生计算6+7=13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不同的想法,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解题思路。如因为6+6=12,7比6多1,所以6+7=13。因为7+7=14,又6比7少1,所以6+7=13等等。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灵活解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课堂是数学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数学教育的大课堂。今天我们行进在课程改革的阳光大道上,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我们要遵循“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化”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数学、用数学,让数学课教学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肖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