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琴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南白马桥小学 ,贵州遵义,563100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策略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强化对激励策略的认知,并本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应用激励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应用对策
谈到激励策略,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这是企业管理员工的手段。其实不然,在班级管理中,激励策略也是极其重要的。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优秀的班主任,一定不会采取一板一眼的手段去管理学生,而是会通过富有技巧性和艺术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自觉遵守班级纪律,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笔者认为:激励是一种富有艺术性的策略。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科学激励,激发学生内驱力,促使整个班级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班级管理
所谓管理,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班级管理属于管理的范畴,是指班主任教师针对管理对象(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班级学习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一切活动中,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2、激励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对“激励”一词的解释为“激发、鼓励”。在班级管理中,激励策略主要是班主任教师为了实现既定的班级管理目标采取的一系列激发鼓励对策,如榜样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以及情感激励等。不同的激励策略有其独有的价值和特点,而班主任教师在采取激励策略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要“因材施教”,方能实现最佳的激励效果。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策略的应用价值及现状
1、价值
本文探索的主题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在探索如何使用激励策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思考:激励策略的应用是否具有价值?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深刻认识到:科学有效的激励策略,对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科学判断和认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成熟。也就是说:学生的自我认知是比较薄弱的,而其学习的一切内驱力,主要是源于外部因素的刺激。而激励策略,则是一种持久而有效的外部刺激手段。因此,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策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不失为教师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最为艺术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激励本就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就小学班级管理而言,无论是榜样激励还是竞争激励、抑或是奖惩激励,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目标、有方向,这对于维持班级管理秩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现状
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策略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就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而言,一些班主任教师习惯于“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即教师善于用制度管人,对激励策略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班主任教师对激励策略的认知不足,将激励简单地等同于“奖励”,这是教师对激励手段知之甚少的一种表现。此外,部分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也知道应用激励策略的好处,但当教师面对诸多“不听话”的学生时,便因无法控制情绪而忽视了激励策略的使用。正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励策略的应用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得教师的管理效能低下。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应用激励策略
1、强化班主任教师对激励策略的认知
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班主任教师要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科学有效地应用激励策略,首先应当形成对激励策略的正确认知。这里的“正确认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知激励策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励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这是任何一种“简单粗暴”的班级管理策略无法比拟的。而一切“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都源于管理者的惰性,不愿意多思考,通过艺术性的手段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二是充分把握激励策略的表现形式。激励策略的类型是多元化的,如上述我们提到的榜样激励法、竞争激励法等,于小学生而言都是比较有效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当深入解读不同激励策略的应用方式,由表及里,通过思想上的充分认识,用思想指导行动,促使教师能够在班级管理中科学应用激励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2、以学生为本,科学应用激励策略
在教育管理上,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为什么呢?因为个体具有差异性。适合甲同学的管理策略不一定适合已同学,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实施激励策略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本,科学应用,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激励策略应当力求多元化,避免单一化。凡事只有“三分钟热情”,是小学生的真实写照。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某件事情频繁出现,学生便会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兴趣和动力。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如果教师采取单一化的激励策略,势必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使激励策略失去效果。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元化的激励策略,争取做到“量体裁衣”。例如,班级中小A同学,号召能力强,但也是“捣蛋能手”,经常带领同学扰乱班级秩序。为此,班主任教师头疼不已,常常通过罚站等手段管理小A,但小A总是“屡教不改”。后来,班主任教师灵机一动,让小A同学担任纪律委员,专门管理班上不守纪律的学生。因当了“官”,小A兴奋不已,总是积极主动地去维持班级秩序。这种巧妙的方式,远比一直采取惩罚手段更加有意义。
其次,激励策略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教师的激励策略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如针对所有学生采取共同的奖惩制度,公平公正;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具有个性化的激励策略。这种个性化的激励策略可以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如针对自卑的同学,班主任教师可以时常用鼓励的眼神、语言等,不断树立学生自信,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玖焕. 激励理论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