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文友威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师都在借助民族音乐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将音乐课堂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相融合,有效的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友威
        湖南省耒阳市振兴学校  4218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师都在借助民族音乐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将音乐课堂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相融合,有效的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不可否认,在当前的融合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着民族音乐应用价值和效益的发挥,还需要初中音乐教师积极的强化责任意识,不断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以更好的发挥民族音乐的应用优势和应用价值,进而助力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
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将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所以,在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研究相关传承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典范,在长时间的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多民族音乐文化所呈现出的交织互融的态势越发明显,极大程度地促进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建设,如果能够将其和初中音乐教学相互融合,则更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但就目前初中音乐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仍旧需要作出深入实践探索,重新组建教学架构,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要。
一、民族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民族音乐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
        从现阶段我国音乐发展的情况来看,音乐种类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新民谣以及摇滚乐受到了很多年轻听众的认可,并且逐渐从形式以及内涵上脱离西方音乐结构,开始融入更多带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从而更好地显示出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初中音乐教学是为了提升初中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接受能力,而民族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我国民族音乐的意象丰富,曲调多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并且很多民族音乐作品都有美丽的故事传说。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展现传统民乐形式,将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搬到世界舞台上。由此可见,民族音乐不但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更是与其相辅相成。所以,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文化的有效渗透,有利于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
        (二)初中音乐教学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了必要的载体
        民族音乐教学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对接。音乐课程的开设,使得民族音乐更加具有普遍性,提升了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可能性,使得民族音乐成了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全面立体的音乐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受欢迎程度有待提高,其专业性以及系统性方面还存在欠缺,而且学生往往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
二、中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的融合策略
        (一)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艺术形式
        民族音乐的创作开发通常和民族劳动者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衍生出的独具声色美感的艺术形式,其自身具备较强的系统性。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渗透应用,教师有必要积极地更改教学对策,促使学生产生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兴趣。首先,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充分契合学生群体的学习特性以及其现有生活经验,打造出崭新的课程体系,以此拓宽课程教学范围,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

在现代教育中,民族音乐资源的表现通常丰富充实,许多初中生却对各种流行音乐情有独钟,这导致学生群体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不够充足,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找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用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精准开发利用各种小调、短调、山歌等音乐形式资源,使其能逐渐转化为学生群体喜欢的教学形式,更加有助于满足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这是完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法,是满足学生群体需求的重要方案。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找此首歌曲的不同版本,要求学生逐个聆听,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此首歌曲的历史背景来进行学习。通过对歌曲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的同步学习,学生将会逐渐衍生出探索草原千里风光的兴趣,逐渐形成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着鼓励学生改写歌曲,有条件的学生甚至可以到周边的民族音乐发源地探索风采,以此让学生形成对本土风俗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认识。
        (二)强化教学融合,注重发挥优势
        需要初中音乐教师积极的强化民族音乐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并积极的在应用过程中发挥民族音乐的优势,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继而给予学生较好的音乐学习体验,助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可以将民族音乐和音乐背景知识展示相结合。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曲目时,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阿炳的遭遇,让学生理解《二泉映月》曲目的具体创作过程,并深刻的领会《二泉映月》曲目所传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又例如,在学习《十面埋伏》曲目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十面埋伏》的影视资源片段,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来对音乐的曲调、曲风和特点进行精准化把握,进一步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力和学习热情,从而给予学生较好的音乐学习体验。
        (三)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对教学活动的趣味化处理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为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学习音乐的条件更为便利,为现代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了诸多崭新方法。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学生创设出足够开放活跃的学习情境。从初中生视角来看,其年龄普遍较小,均处于从幼稚步入到成熟的阶段,对许多事物,同时也包含音乐文化在内,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方法以及观点,此种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对现代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精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满足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成为教师迫切思考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打支山歌过横排》这首江西民歌的过程中,可以先行为学生播放充满生活气息的歌唱山歌的视频,以此让学生感悟唱山歌的乐趣,激发学生想要自行歌唱的意识。而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播放此首民歌的名家歌唱,并且引导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充分感悟歌曲的意境,为学生讲述与此首歌曲相互关联的阅历知识。为保证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与此首歌曲相关的歌曲,教师可以引入其他的歌曲,通过综合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成长,最终借助合作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学习和了解民族文化和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了解,开展丰富的教学形式,将民族音乐与舞蹈话剧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水平和创造力,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凌.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手段探究[J].黄河之声,2020(4):104.
[2]黄春霞.浅议民族音乐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J].新课程(中学),2019(7):30.
[3]徐立.浅议民族音乐于初中音乐中的运用与传承思路[J].祖国,2019(12):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