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宁小林
[导读] 21世纪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

        宁小林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木孔完小
        摘要:21世纪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在教学整合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着眼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特点以及相应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深入融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的教具局限在了黑板以及课本等比较单一的器材上,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内容较少。而在语文写作方面,小学语文老师也没有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给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且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增光添彩,使学生在进行写作学习的同时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语言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进行引导。在课堂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影像化的展示,以便孩子们可以将他们的情绪与作者和文本结合在一起,并充分融入课文的语境中,使孩子们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更深刻地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和情感观念,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会根据课文内容在教学课件中添加一些精彩的音频,以提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分析“麻雀”这篇课文中的“强大力量”一词时,笔者特意找到了一些以母爱为主题的图片,并结合了动听的音乐,并制作了静态电影录像带供学生欣赏。然后视频以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的旋律结束。这时,动人的场面和真诚的歌声能够充分唤醒了孩子们的情绪。然后,笔者抓住机会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伟大母爱产生更加深入地感知与理解。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学生们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仅感受到了母爱,还懂得了如何感恩,培养了个人情感。
        二、创造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大门,他们缺乏自我控制以及自主进行知识学习的能力,可以理解和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语文写作教学时,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并贴近现实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教授的语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可以将他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语文写作的实际过程中。同时,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创造了相应的教学环境,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小学生对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和好奇。教师在教学知识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内容,最终提高整个小学语文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写作。
        在进行学习时,需要学生冷静下来并慢慢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然而语文教学的内容存在内容繁多复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很难一次吸收全部语文知识,需要老师的不断指导和鼓励,以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和理解,不断加深理解与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到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要讲授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的学习,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然后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顺利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优良而有趣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最终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创新思维,拓宽学生视野
        根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孩子们的心灵播下创造的种子,使其获得视野的扩展以及思维的不断延伸。从而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当教四年级的《观潮》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描述潮前,潮中和潮后奇特风景的句子。然后笔者会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潮汐视频,借助这些信息使学生能够将书中的描述与所看到的风景结合起来,闭上双眼以进行想象,并感受奇特,雄伟而壮观的钱塘江潮流。最后,笔者将指导学生:我们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如此壮观的场面?孩子们自信地说:“世界奇观”。多媒体显示屏将抽象的文章可视化,充分挖掘它们,能够发散学生的 思维并极大地促进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再举一个例子,当笔者在教学《书湖阴先生壁》时,笔者会借助希沃课件和电子教科书来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注释,合作和交流。在想象古代诗歌的画面时,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讨论,使其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认知的发展。从而通过自主阅读和理解与诗人共情,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语文源于生活,课外知识丰富,课本的教学内容有限。为了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延伸,借助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扩展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实现促进其认知的发展,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例如,当笔者教三年级的《怪异的大石头》时,学生们通过课文学习到李四光擅长观察和理解他的童年,但他们不了解他发现第四纪冰川的过程与意义,并且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很难向三年级的小学生清楚地解释。因此笔者会使用多媒体播放第四冰川的视频动画以扩展相关地质知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学生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时产生向李四光学习,勤奋地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从而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前提下,实现学生视野的开阔以及探究兴趣的激发,保障教学的效率。
        四、突破教学难点
        在当今的语文教科书中,一些文字描述不是很生动,并且儿童很难理解。即使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讲课,孩子们仍然可能云里雾里,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实际上,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巧妙地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内容,教师就能通过生动具体的展示帮助儿童理解或抽象的文字,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课堂变得独特而有趣。在这样的课堂上,无需老师的枯燥解释,孩子们就能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轻松克服学习中的难点。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改编自古希腊神话,其中的英雄史诗的概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为了解决这个困难,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主人公的精神,笔者特地剪辑了相关电影,并制作了录像带供学生欣赏。当孩子们观看此视频时,他们似乎在现场,内心情感会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转变。通过这种比较直观地展示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了主人公的造福人类和愿意受苦的英雄精神,对故事的主旨产生深刻地理解。从而在这样一个“情感”课堂里,孩子的思想受到熏陶与感染。最终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支持,使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总结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会使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也会让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学习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实现教学互动的目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继续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术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使语文课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刘海霞,马翠珠.浅析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在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4.
        [2]孔春花.雪中送炭提质量,锦上添花增实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20(34):123-124.
        [3]郑玉宝.巧用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批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21):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