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马占银
[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马占银
        同心县丁塘镇杨家河湾小学   宁夏 吴忠   751300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全面、深入实施,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必要性日显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阅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需要理解并且可以有效运用的学习技能,语文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对于阅读方法的正确运用,提升学生对于语文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学习阶段要求学生注重阅读与积累,提升阅读能力,丰富自身对于阅读材料的感知力,对未来语文学习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提升教师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的要求。要想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先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首先,语文教师要丰富自己的阅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积累中华经典、中外名著,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在加强自身阅读实践的同时,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先行者的角色作用,先行阅读积累大量的作品,用自身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带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发展[1]。其次,语文教师要勇于创新教学。语文教师既能将教学重点、难点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传授与学生,还能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再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反思。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会总结成功经验,发现缺点不足,找准改进措施。最后,语文教师要勤于练笔。语文教师要养成随时随地将阅读、教学、研究的发现、感悟写下来的习惯,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而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认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有效的做法有三条:一是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二是精心选材,激发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伊始,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内容,唤醒学生的好奇心,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三是深化体验,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勇于变“讲堂”为“学堂”,善于从讲台上走下来,引领学生朗读、默读,领读、对读,配乐诵读、分组赛读,在阅读中与文本交往,在阅读中与作者交流。
        三、引导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来说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语文教师要通过营造轻松趣味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语文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分享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章具体内容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四、交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阅读内容产生有效理解,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延伸性阅读,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和把握朗读和默读的两种阅读形式,掌握这两种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着重要作用[2]。在小学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学生拥有不同程度的默读能力,在低年级阶段,保证做到不发声阅读即可;中年级阶段,可以通过默读对于文章产生初步理解;高年级阶段要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默读任务。从而逐渐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相对于默读来说,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使用普通话反复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效增进其对课文的情感认知。
        五、建构阅读教学模式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人们思想上的进步。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通过实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这一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父爱之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在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后,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令学生印象最深的场景描写。默读环节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按照段落顺序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所表达情感的感悟。通过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印象最深的场景”这一重点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对父爱之情的具体描写,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并适时加以引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学习能力[3]。延展性学习包括对于知识的获取、语言能力的表达、对于新问题的发现与探究,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问题反思等。帮助学生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通过有效地思考,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这便要求教师要积极带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成果要进行有效的巩固,充分给予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促进师生之间相互成长与进步。
        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除了学校要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之外,家庭教育对于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想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素质,开展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家庭帮助孩子提升语文素质的必要途径。父母作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榜样,如果父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为孩子搭建出良好的阅读与学习氛围,例如,父母可以为孩子购置书架及相关课外阅读书籍,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与家长应当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布置相关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自身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阅读积累,持之以恒提升语文素养。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启蒙阶段,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十分必要。语文教师要在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42-44.
[2]高先丽,李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内涵、特点与策略[J]. 教学研究,2019,42(02):107-113.
[3]吴丽君,单好,崔春瑞,成悦. 核心素养视域下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探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5):110-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