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陕西省渭南实验小学 714000
摘要:寓言教学不能被文本所限制,就课文教课文,必须坚守语文本位,体现语文的核心价值。教学时,我们可通过“关注文体特征,强烈的课程意识、多元的课程资源、有效的思维提升和科学的方法习得”五个方面去实现。
关键词:文体特征 课程意识 课程资源 思维提升 方法习得
罗才军老师在《语文问道》一书中明确提出:任何文体教学,都必须坚守语文本位,铆钉语文的学科属性,体现语文的核心价值。寓言也不例外。根据寓言不重言而更重意的特点,我们需要有更上位的思考,不能被文本所限制,就课文教课文,要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语言水平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要坚守与凸显寓言教学的语文本位。那么,如何实现寓言教学坚守语文本位的思想,我有以下思考:
一、坚守寓言的语文本位,要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
周一贯老师在《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一书中指出:要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教师必须有敏锐的文体意识。关注文体,我们才能正确解读文本,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才能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独特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和劝告的作用。可见,深入故事内容,明白故事背后的道理则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但学生学习寓言的过程,绝非是由故事向道理进发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学习经历,在此经历中,会调动感官,激发思维,触及心灵。所以,我们要从文体的特征出发,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提升寓言教学的品质,凸显寓言教学的语文本位。
二、坚守寓言的语文本位,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是让我们语文教师树立一种观念: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语文书,而是语文课程。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要树立强烈的语文课程意识。
寓言这一文体简单直白,表面看是由故事向道理进发的过程,深层次的却是学生思维方式由具体向抽象,甚至是向批判式思维迸发的过程。教学时,如果我们只停留于表面,拘泥于文本,那就是从已知滑向已知的简单重复,是忽视学生学情的盲目的为教而教,教学已然没有立足课程意识。基于此,我们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出发,依托教材,着眼课程,努力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执教《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我们可通过“1.自读寓言,整体感知;2.抓住关键词,复述故事;3.文白对读,互文寓言;4.再现场景,想象补白丰富内容;5.反诘追问,拓展引发思维风暴”五步的设计流程,实现寓言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让教学立足文本却超越文本。特别是“4.再现场景,想象补白丰富内容”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补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就是百步之外随风飘摇的细小柳叶,也( );即使是远远的城门楼上高悬着的小铃铛,在他眼里竟然像( );只要他拉弓搭箭,( )。学生既体会到了文章生动夸张的语言描述,又掌握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表达方式;既拓展了思维,又提升了语文能力,课堂的语文本位得以凸显。
三、坚守寓言的语文本位,要重视多元的课程资源。
第一,关注“阅读链接”和“快乐读书吧”栏目。
“阅读链接”和“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教材新增添的两个栏目,其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于寓言作品的学习而言,故事有趣,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其他文体简单,学生喜欢。
如果只基于文本,只基于本篇,课堂难免变得乏善可陈,学生也会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教材中的这些现成资源,弥补教学时的局限。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别在《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两篇课文的后面安排“阅读链接”板块;单元后面还设有 “快乐读书吧”栏目。这样集中的呈现,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通过更多的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寓言故事,大大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领会编者的意图,有效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一篇、一类、一整本书或多本书中阅读,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第二,“寓言原文”也是学习寓言的一项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文言文表达比白话文更有文采。教学时多引入寓言古文原文,通过“阅读古文、文白对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文言语感、为后面继续深入、大量学习古文、积累古文打下基础。
第三,关注“经典寓言出处”这一资源。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孩子讲寓言背后的相关历史故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寓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在《亡羊补牢》一文中,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战国末期,楚国由强走向衰败,楚襄王即位后,不但不理朝政还任用奸臣,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加之当时秦国的侵略,这时老臣庄辛就给楚襄王讲了《亡羊补牢》这则故事,楚襄王听后,励精图治,重镇了国威。这样,一个故事就变成了两个故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实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守寓言的语文本位,要注重思维的提升。
学习寓言,真正要学的其实是蕴含其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但这种思维方式在寓言中却是通过假托的事物、或荒诞、滑稽的故事来表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在遵循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体验。如教学《自相矛盾》一则寓言,我们可以这样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设计“添盐加醋的讲故事”环节,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或结合生活实际,把故事中楚人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的表情、语言、神态表演出来,这时,学生的思维正在锤炼与提升,学生越是夸夸其谈,越是在发散思维,也就越能体会故事的荒诞、故事的内涵,对故事的批判思维就越强烈。最后我们还可给学生补充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格言或警句,如:“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与“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以此引发学生更深刻、更灵活、更系统的思维,这才是我们语文课的本位。
五、坚守寓言的语文本位,要让学生习得方法。
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脱离家长、老师后也能自主阅读,这才是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如执教《守株待兔》一课,他就承担着较多的教学任务:1.正确朗读,感受文言文韵味。因为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文,如何读好文言文是必须教给学生的。2.疏通文意,聚焦内容。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白,可通过注释、插图、想象、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意。3.聚焦人物,感悟寓意。既然是故事,他就是由人物演绎的,我们让学生通过讨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人笑”,感悟寓意。4.了解寓言,课外推荐。课后给学生推荐更多的、有趣的寓言故事,训练学生用本文学习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只有坚守语文本位,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让我们坚守语文本位,把童话教成童话、把寓言教成寓言,把诗歌教成诗歌,把小说教成小说,凸显语文教学本位,让语言文字的学习有的放矢。
渭南市实验小学 张平
电话:19929225256
参考文献:
1.罗才军《语文问道》
2.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