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湖北省恩施市实验小学
摘要:小组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效率,是小学数学教师利用频率较高的手段之一。文章主要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展开探究,详细阐述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小组;认真分析教材内容,选择合作探究知识;重视后续总结整理,提高合作教学质量等几种开展小学合作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能力;教学实践
合作学习能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必备的学习能力,通过合作不同学生都能够看到其他人在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也更加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短板,从而产生优势互补作用,互相学习,互相改进,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教师为学生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开展顺利与否,以及具体运作方式都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整体效率。
一、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只有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掌握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优势与长处,才能够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形成一个又一个学习小组,为学生后续开展小组合作,进行共同探究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增加对学生的观察,也应当通过课后作业以及练习考试等其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学习小组。
在不同知识板块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条件对学生进行筛选,以此为基础确定学生在不同知识板块学习中的表现,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主,将学生划分到不同学习小组中。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空间学习能力较差,但对数量关系较为敏感。而相对应的有些学生则可能在数量关系方面存在学习困难,而在空间学习能力方面表现较好。因此这两类学生则可以构成学习互助小组,在学习不同知识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双方都能够学习对方学习优势,从而改善自身不足,共同进步。
二、认真分析教材内容,选择合作探究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小组的安排,能够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对学生后续合作探究知识而言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而在此基础之上,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为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知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探究,但不同的知识对合作能力的要求不同,有些数学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些数学知识则适合学生个人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不同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划分,从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合作探究知识。
例如,在“观察物体(三)”教学过程中。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而言较为适合合作探究,掌握如何观察物体的正确方法。虽然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有所差别,但在掌握观察物体方法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能会产生观察物体的不同想法。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将学生的不同想法进行综合形成观察物体不同探究方法,能够使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完整过程形成全面认识,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观察物体的正确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教学的有效知识板块。
三、重视后续总结整理,提高合作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教学对学生而言是相互学习的良好机会,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重视合作教学在课堂中的开展与落实,还应当重视小组合作结束后的整理与总结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只有重视小组合作开展过程的同时也重视小组合作开展后的环节,才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的收获落实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否则对学生而言只是过眼云烟,不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学习方法与能力相结合,体现不出小组合作的优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之后,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每名学生都讲述自己在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形成课堂学习中积极交流积极分享的友好氛围,不同学生都能够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分享中有所收获,进而形成小组合作中收获的集合,这种环境又可以称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集体合作,能够带给学生双重合作感受与体验,对学生吸收合作学习营养而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能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一方面需要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小组,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合作探究知识,同时需要教师重视后续的知识总结与整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质量,保证小组合作发挥对学生数学探究活动的正确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124+126.
[2]王晓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