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课堂中教学模式的改革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初春雨
[导读] 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

        初春雨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以中等职业学校课堂建设为出发点,在化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探讨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发展与专业精神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教育、教学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的背景下,当前国家对学校课程的宏观要求也比过去发生了更明显的调整和变化,不再简单的要求理论知识学习,更强调操作技能的锻炼,这种变化也为教师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化学作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化学而言,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而言,更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1.深入挖掘教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学习水平、能力较差的学生。当前使用的化学分析教科书在理论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符。特别是在仪器分析实验领域内容很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这肯定会影响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参与一些仪器分析实验,在组织和开展化学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并整合其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性内容,并且将知识与当地的一些化学公司结合起来。
        例如,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工业乙酸丁酯的分析”“工业乙二醇中痕量醛的测定”和“苏打灰中痕量铁的测定”,这些实验的内容接近当地的化学公司。实际上,可以综合地使用不同的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来进行比较实验。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些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实验的内容与当地的化学公司联系起来,并尝试选择一些化学公司需要的内容来进行实验教学工作。
        2.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基础实验仅依靠老师口头向学生解释,这是完全不令人满意的。组织和开展特定实验活动的唯一方法是让实验老师告诉学生,在此基础上演示正确的实验动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更直接的体验,并掌握一些实验技能和要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标准化的实验操作。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弄清实验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培训和反复的标准化操作,使实践臻于完善并逐步掌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基础性操作技巧。例如,在“分光光度计及其操作”实验中,教师可以演示比色杯的使用,并向学生证明要用比色杯的三分之一的体积将其冲洗3次,然后将要测试的溶液缓慢倒入比色杯中,使其达到总量的四分之三。外壁首先被滤纸吸收,然后在一个方向上用镜头清洁纸擦拭直至干燥。通过细致化、标准化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确保仪器分析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打破纪律障碍,激发探索的欲望
        不同学科在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应的实验教学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不畅通,但是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可以指导学生思想的传播,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时,首先要对基础教科书进行研究和讨论,设计出更适合教科书的实验,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在实验的前提下,增加复合实验的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几个不同的学科交织在一起,并发现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乐趣。此外,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允许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专业并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行扩展和普及。这不仅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成就感,还会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传统化学课程教学通常采用“一支粉笔,一节课”的形式,教材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课堂教学也应具有更广泛的边界,包括教科书、科普杂志和互联网上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学风格也应相应改变,如果教师的教学思维不进行适时转变,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很难接受它。
        (1)注意与现实联系,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示例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化学的负面报道很多,例如某些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的食物。当一些学生读到这类新闻时,可能会同意相关观点,即化学是有害于人类的生命。因此,化学教师应结合实例向学生传达“化学一直为人类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信息。经过关于化学知识的正向普及之后,化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将逐渐提高,并且学生将对学习化学越来越感兴趣。
        (2)弱化理论,注重应用。考虑到中等职业学生的未来工作一般不涉及化学理论的研究,而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教师应重新整合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简化理论推导过程,并加强知识的应用。
        (3)运用所学知识并内化知识。化学课程的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课堂上进行机械讲解,使学生可以死记硬背地记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理论知识。二是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第三是师生做实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显然,第三层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离子的性质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以检测工厂废水,并设计实验以净化生活污水。当学生可以使用明矾净化污水时,他们将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5.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具体显示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微观理论知识图像,使复杂知识易于理解,并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以使用黑板写字以准确的语言进行解释,同时使用多媒体进行适当的演示,这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准确理解。
        简而言之,有教学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结构,积极改进和创新化学教学模式,有必要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6.在课堂上引入基于生命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思想培养和情感表达,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以生命为中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书本知识活灵活现,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面向生命的教学中开阔眼界,不断从生活中学习生活知识,从而获得各种知识。
        在进行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之前,教师应首先学习与之相关的关键知识,将教科书与生活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有益于教学的生活资料,并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将化学和生活有机结合并记录学生感兴趣的焦点运用于教学实践。经过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教师可以分配一些实际的作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同时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
        总体而言,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强调理论、忽视实践,强调基础、忽视技能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改革和创新化学课程变得更加必要。本文通过调整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进行跨学科设计,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尊重学生在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主观思维和自主意识也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践重要参考,相信今后,化学课程的改革也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靖也.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8)
        [2]张伟云,董丽娟.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6(22)
        [3]任荣伟.中职化学教学有效途径探讨[J].新课程(下),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