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松
筠连县筠连镇廉溪小学
摘要:物理学是引领人类探索自然、改变自然、创造自然的重要理论基础。二十一世纪初中物理教学面临课改的挑战。要实现物理教学新突破,物理教师应注重理论教学与探究性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文本课程资源利用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逐步更新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地位,突破师生关系的转变和课堂评价机制的转变,构建和谐新课堂。
关键词:物理教学 新突破
当前,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初中物理课程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及科研精神等的培养。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无疑使当前所有的物理教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笔者认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三个结合”和“四个转变”才能尽早突破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瓶颈”,从而开辟教学新局面。
一、理论教学与探究性实验教学相结合,是实现物理学科特色发展的根本
众所周知,物理学本身就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八、九年级的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的物理规律、物理结论都必须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去获得。同理,有90%以上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都源自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也亟待学生进一步的去观察和认识。如果我们仍按老一套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实验、包办实验,学生背实验)来指导当前的教学,不仅会使新课改理念县花一现、付之东流,还扼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去“坑害”学生,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从“坐中学”的藩篱中走出来,带着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分析,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获得真实的知识,享受成功获知的快乐。当然,探究性实验教学开展并非放羊式、无目的教学,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设计必须富有启发性,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如在设计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烧杯口上方升起的“白气”提出问题:“白气”是气体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引起学生踊跃地思考。(2)实验要坚持自主性,尽量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设计成探索式实验。(3)设计要精心、合理,适当增加实验机会,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4)实验设计具有创造性。
二、课堂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具体表现为:(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2)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3)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物理新教材中,每一个知识板块都增加了“想--想”、“议--议”、“做--做”栏目,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单独让每个学生去完成是很费时且效果也很差。但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教学效果突出,而且为课堂节约很多时间。(4)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对这些优势,我们有理由去拒绝吗?因此,我们必须高举新课改的旗帜,践行高效课堂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行到底,让它在教学中发光发热,使物理课堂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文本课程资源的利用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手段多元化的重要途径
文本课程资源是指教科书、教参、课外书籍等。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文本课程资源的利用占主导地位,整个知识的传递关系:教师—教材—学生单向循环重复进行,教师教学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就更不言而喻了。一直困扰着物理教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资源得到很大的充实。尤其在这一两年,学校的软硬件的配备可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功能实验室、新型投影仪、班班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继走进校园、进入课堂,使物理课堂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四、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观念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当前,虽然传统的“应试教育观”理论上早被“素质教育观"取代,但实际中“应试观”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很多教师,“一背、二搬、三抄、四练”仍贯穿整个教学,学生像一部被动的机器在教室里苟延残踹,根本实现不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新突破必须转变观念。摒弃以教为主的旧观念,立“教为不教”的新观念;弃“一张考卷论高低的”旧观念,立“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的”新观念;弃“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充分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掌握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生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生全面发展。
五、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推进,教师教学地位和课堂角色发生明显地变化,“教师中心论”已不复存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传道”、“授业”的时间越来越少,“解惑”的时间越来越多;身份和地位与学生平等而席,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所以,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为置,不要再出现“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
六、师生关系的转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健康的人际关系是自我实现的关键。”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只是学生学习的协调者、服务者。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间、不同观念中平等、民主的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消除学生的恐惧,使学生感到自由、宽松,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七、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转变
传统教学评价标准的中心依据是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对老师的综合评价是学生成绩,从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分数。这样的评价标准只注重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与态度观的发展。这与新课标相抵触,违背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第一、变过去“单一”为“综合”。即:除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专长列为考核的标准,还将学生的兴趣、态度、以及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对象。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第二、评价方式多样化,并增设学生互评、自评模式,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第三、评价有等级之分,及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实现制度透明化。第四、评价制度中一定有激励机制,确保评价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是笔者的个人看法,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同仁多批评指正。总之,初中物理教学要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学科特色的新道路,必须引进新的改革思路,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谋求新的突破。当然,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非常艰巨,还有待我们所有物理教师进一步去追求、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宝山:《物理课程标准导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