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丽
北京市顺义区建新小学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据调查,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设备使用中移动设备占所有设备的57%,其中手机用户占38%,平板电脑用户占19%。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人们的学习方式悄然发生了改变,承载优秀教育资源和智慧学习工具的教育APP正飞速融入各种移动终端,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从而引起了教学模式上的变革,其应用软件的开发对于引导学生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无疑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美术属于艺术类的学科,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在造型和视觉上的主观反映,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基本元素的感知。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将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事实上,这种方式已经丧失了视觉冲击,因此教师利用智能手机APP对课堂进行了变革,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经过几年的大胆尝试,以下就是我的几点粗略思考。
一、利用智能手机APP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课堂教学中,APP软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美术内容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地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更容易进入创新的情境中去。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渲染课堂气氛,达到美的和谐。在低段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整体偏低,对于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不是很熟练,但在《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尝试使用各种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并清晰分辨不同的色彩,因此教师在课程中引入了“涂色花园”、“宝宝涂色”等APP软件,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图片,利用画笔工具,伴随着优美的讲解和背景音乐,进行识色和填充的练习。软件的一大亮点是,可以利用魔术笔,将所绘制的作品生成为动图,通过这种独特的游戏方式,用色彩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活跃大脑的思维,从而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中所呈现出的作品也使人惊讶不已,让人不由得感叹孩子们奇妙奔放的想象力。 ,从而提升图像识读的能力。
二、利用智能手机APP获取海量资源
传统课堂源于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以“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难以实现高效的教学。而美术课美术课程中更加注重图像识读、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美术书中的作品却是寥寥无几,难以打开学生的脑洞。因此在《画家梵高》一课中,师生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众所周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枯燥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风格特征、相关历史等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够快速的理解梵高的大胆用色,以及极具运动感、连续不断、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引用了智能手机APP软件“名画滤镜”。课前,让学生准备一张自己拍的风景或者人像照片,在讲解梵高作品时,让学生使用APP将照片转化为名画风格,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梵高的独特魅力,同时学生可以尝试转化为毕加索、蒙克、修拉等艺术家的作品。通过海量的图片对比、赏析,逐步形成了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课后,教师给学生推荐了一款微信公众号——《好好听画》,充分调动学生零散的碎片化时间,通过“听画”将文艺复兴、印象派、变现主义、抽象派等概念化的知识,梳理成自己的理解。最终在文化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从而理解了美术作品,涵养了人文精神。
“抖音”软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备课神器,可以让教师的课堂千变万化。教师在讲解点、线、面时,可以通过“抖音”下载海量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视频观看,了解线描基础线的演变过程。随后大胆对水果、蔬菜等进行外表、横切面、纵切面多角度观察写生,提取生动的线条,集结成册,供全体师生学习拓展。随后加深难度,利用线条表现季节、情绪等。
把抖音视频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们讨论思辨,引发他们对艺术的探究兴趣。通过信息收集、形式探究,写生实践、分析辩论、观点表达等有趣的学生活动,层层递进,在自由、开放的艺术课堂中充分落实核心素养。
三、利用智能手机APP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伴随着信息化教学常态化的普及,在智能手机APP市场中,涌现出很多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用户体验好的优秀产品,怎么将其合理使用,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提升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呢?这恐怕是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深化认识表象拓展创新视野
通过手机APP可以直观地感受美术绘画的脉络,促使学生掌握每节课的绘画技巧。有效培养了学生快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的核心素养,深化认识表象拓展创新事业。其中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就是“美图秀秀”的引入。想起“美图秀秀”,恐怕大家脑海里立马想到的就是磨皮、瘦脸瘦身、眼睛放大等功能。恰巧在《肖像漫画》这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中,突出解决的重难点就是夸张和变形。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美图秀秀”中的“人像美容”,选取一张自拍照片,利用“瘦脸瘦身”的功能将脸型、五官、发型进行重塑,此时,按下对比键,感受照片发生的惊奇变化。简简单单的操作,却让学生立刻对夸张、变形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肖像漫画的特征。学生在边做边学中,提升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时代在变革,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图画本上临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美术课不再像以前一样死板,如今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一个无限遐想的绘画空间。
(二)、可使难点分散增加学生自信心
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技术优势,能有效强化视觉效果,将学生引入美妙意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难点分散,节省教学时间,真正实现精讲多练,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百变团花》一课中,难点就是纸张的不同折法、纹样的设计。此时教师巧妙引用“妙趣剪纸”APP,创新的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的中国剪纸艺术,让体验和创作剪纸作品变得方便好玩儿。在软件中无需用剪刀和纸,只要几步就能创作精美的剪纸画,还可以将作品分享到朋友圈进行展示评价,感受剪纸的无边乐趣。通过小小的APP助力,学生不仅快速掌握了剪纸的重难点,还大大增强了创作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愿意学,并有利于其身心发展和发散思维的开发以及审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有效整合,为美术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现在的学校都提倡创新精神,所以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与美术课程碰撞出新的火花,出现新的创意和风格迥异的展现形式,因此信息技术可以在美术课堂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小学美术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从而推动小学生美术教育向纵深发展,让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的辅助美术教学,让美术课程更上一个阶梯,展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姓名:曹艳丽
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建新小学
地址:顺义区胜利街道建南二居委会38号楼
电话:15911019805
邮箱:11041110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