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        胡卓
[导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来讲有着很大的挑战

        胡卓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市镇小学 717500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来讲有着很大的挑战,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充满挑战的学科,对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课程都充满了考验。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新型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积极意义。关于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本文从相关情境、合理设计任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成为必修课程,甚至在偏远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也开始普及。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单一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教育教育的多种需要,也不能使所有学生进步和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突破了信息技术课程瓶颈,更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为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笔者现结合多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基本形式开展教学,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积极推进学生完成规定任务的学习和探索,最终根据任务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知识本身就是比较零散的知识点,同时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就像“久旱逢甘霖,在外乡遇到老朋友”一样,可以达到工作的一半效果。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创设相关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不完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以兴趣为中心,而教师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卫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想要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就需要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投入和更多的心思,另外,教师需要扎根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的生活状况,以便进一步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笔者在教授“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时,可以设计了“信息剥夺实验”,让学生全体“静止”5分钟,不允许对话,翻阅教科书和资料,切断所有能够接收信息的来源,让学生体会在5分钟内没有收到任何信息的心情,从而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在这场试验当中,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是比较难受的,学生无法接受到信息后,刚开始显得兴奋,但是伴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部分学生开始变得不耐烦,但是碍于游戏规则,不得不继续保持信息被剥夺的状态。又例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Word排版”知识时,可以借助“排版前”和“排版后”的鲜明对比,Word文档内容在排版前是没有格式的,有的是一段,有的是格式混乱的,而Word文档内容排版后,格式规整,段落分明。让学生认识到“Word排版”的神奇之处,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创设“准备母亲节礼物”的情境,指导学生为自己辛劳的母亲制作贺卡,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看谁制作的贺卡最美,最有诚意。

实践表明,创造性情境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创造符合教学主题的情境,将学生代入实际情境中,让学生有“任务”完成学习过程,直观形象化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合理设计任务,强调价值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驱动教学能否顺利地进行,关系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结合必要的教育知识和内容,制订合理的任务,实现任务的价值。

首先,任务设计要立足于基本学情。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致,形成的操作技能也有差异,知识的接受、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也有差异。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基础任务、中等任务、困难任务等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完成这些不同困难任务的过程中,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任务设计必须接近现实生活。信息技术知识服务在于生活,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培养能够活用知识的实践型人才。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一致,并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欲望,确保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形成生存技能。最后,任务设计需要相关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应循序渐进,前后课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链接,这节课的知识可能是下一节课的基础,下一节课的知识是这节课的深化,教师设计的任务之间也应该有联系,帮助学生顺利地从知识走向未知。

(三)兼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中重点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开展任务主导教育时,也应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当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不应该直接教学生具体的操作步骤,而应该给学生提供线索,给学生一些启示,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例如,笔者在教授“幻灯片放映制作”的相关知识时,要让小组成员之间分工,负责整体的布局计划,负责文字效果的设计,负责背景,追加“动作按钮”……让各学生拥有自己的“小工作”,协助小组整体的“大工作”。

(四)注重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取长补短

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是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的好方法,也为师生之间的教育相长、学生之间的长短补充提供了机会。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全面的,不仅要评价当前任务的完成结果,还要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思考方式等。例如,在每节课结束时,笔者会抽出时间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让学生个人或小组看到自己的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们看到他人的优点和优点,认识到自己操作上的不足,同时笔者也会认真评价,指导学生们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成果展示和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帮助学生纠正缺点和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好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但是,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不断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已达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路加雷.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时代,2013(24):38.

[2]刘晔.兴趣:用兴趣叩响信息技术大门——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178-179.

[3]田振清,周越,徐继红,达赉,白玉鸽.内蒙古城区蒙古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一项关于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混合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6(02):5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