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何亚芬
[导读] 科学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综合性课程

        何亚芬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东屯小学
        摘要:科学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综合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以此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根据这一课程特征,小学科学提出了“以生活中的科学作为逻辑起点”的要求。也就是说,新课标提倡教师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生活背景中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以此来构建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老师要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总结当前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困境,然后合理地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全过程中[[]]。这样一来,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传统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整体来看,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教学内容方面。第一,教师习惯于照搬事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很多教师会将教材奉为圭臬,但无论多么完美的教材,都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并且难以适用于每一个学校和班级的学生。第二,引用案例超出儿童认知范围。部分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只考虑了和教学内容是否相符,但是却忽视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从而给学生的学习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教学过程方面。第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通常来讲,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尽管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如果不能将其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协调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第二,忽视了知识的生成性。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更加习惯于直接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被动的理解。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所以导致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探索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方法,以此来逐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组织策略
        1.课前预习,搜集生活化材料
        无论何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素材和材料作为辅助。但是,从小学科学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缺乏教学仪器是现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生活化材料的搜集,并以此来构建生活化的素材库。如此,不但可以初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且能够拉近教学活动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在生活化材料的搜集中,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知识,从而逐步使学生形成主动搜集素材的意识。培养学生更加留心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的习惯,并使学生思考这些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第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除了利用常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材料自制实验工具。第三,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生活化学习资源、动手制作的学具等材料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和整理,从而自主建立起生活化的科学知识素材库[[]]。通过上述过程,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学习资源,从而为生活化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2.设疑引思,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充分思考应该如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于课堂氛围当中。

毋庸置疑,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关键。教师可以立足于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以一种较为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以《我们知道的植物》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并使学生明白自然界当中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本地比较常见的植物,并让学生对这些植物进行介绍。利用这种活动,能够使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组数据,告诉学生人类目前发现的植物种类一共有30多万种,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以《认识一袋空气》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透明气体。当然,由于空气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空气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对比演示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考虑到此前已经学习了水的相关知识,所以可以用透明塑料袋装一袋水和一袋空气,然后让学生借助多种感官进行对比观察,从而使学生直观认识空气的特征。
        3.自主探究,模拟生活化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十分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出新课标蕴含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知识探究活动。同时,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可以将实验作为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对实验过程进行优化,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和谐、活跃的生活化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探究效果。
        如:游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种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将课堂游戏作为实验活动的重要平台。以《起点和终点》为例,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尝试借助“纸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比赛规则,以此来使其思考怎样保证比赛的公平性?怎样计算纸青蛙跳了多远?怎样对纸青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等相关问题。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生活化实验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明白共同的起点是进行公平比较的基础,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起点与终点是测量中的基本构成要素。相对于教师的直接传授,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无疑可以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4.拓展练习,组织生活化活动
        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完成课内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课内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以《校园里的动物》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发现的校园动物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使学生对研究校园动物产生一定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用图画记录动物外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后,需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当中,要让学生展开实地调查,以此来使其了解学校中有哪些比较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其主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要利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的外形特征以及运动情况进行记录。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而且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并使其初步形成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总之,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并不断探索该教学模式和科学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要实施更加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穆荣换.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7):21.
        [2]林凯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探讨[J]. 新课程(上), 2018(5).
        [3]常海英.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中华少年, 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