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朱德翠
[导读]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学习课程

        朱德翠
        湖北省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学习课程,它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而开展的,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性化的道理,帮助学生达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本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研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通过实际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效教学策略,供其他语文教师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价值观 渗透策略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具体要求,指出未来进步和努力的方向,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学生来说,有效地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并努力改善自己,从而实现道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其中,语文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的领导人,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有效分析,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有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评价,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分析
        “教育”可以理解为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道德和人格。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语言学科在学生人格改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教育”的开展,学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国民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应的教师可以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改变过去的“教育缺乏”现象。其中结合学生具体个案,明确相应的道德和精神,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策略
        (一)分析语文教材,明确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的重要依据,对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收录了各种类型名家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果教师能深入分析课前对应的文章内容,教师就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方向性。另外,通过进行有效的教材解析,教师的教学设计也适合教材,其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因此,要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育引入,实现对教育的有效优化,教师必须首先深入分析语文教材,找出其中展示的案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从联系开始,采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表现出来。
        例如,在授课《清贫》时,教师需要在授课前分析本课的内容,从中阐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本课的实际内容中,教师必须明确文本内容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爱国。又如,在《牧场之国》中,教师必须从中表现出“和谐”。在《刷子李》课中,教师必须明确其中对“敬业”的表现。
        (二)教师明确概念构成,在教学中实时向学生展示价值观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语文教师自身也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深刻理解其内涵。教师自身如果能明确相关的概念,就能在教学中有效地推进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中一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例如,在“平等”这一概念中,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概念意味着人与人的相对公平。在教育中,教师必须利用具体内容,明确培养学生的方向,即学生平等对待他人的重要性。要分析“爱国”的价值观,教师必须明确培养爱国主义,阐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利用实际教育主题,让学生表达爱国人物及其爱国功绩,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建立有效教育活动,实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在现在的教育中,很多教师开展教育的时候,总是以理论的教学方式开展,其中教师强调具体的知识内容的表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量,但是学生不能有效地把握教材知识中的道理,非常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现在,为了达到对教育的有效变化,教师可以在教育中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活动教育确实不容易。为了实现教育活动的有效化,在教师进行活动选择时,必须慎重对待。相应地,为了实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师需要结合教育的实际情节,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设计。在具体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预先考虑活动的各个阶段,决定活动的开始时期,确定活动的具体展开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相结合。
        例如,在授课《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设计戏剧教学活动。其中,各组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进行对话。另外,为了剧本的丰富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加入新的对话内容。在具体戏剧中,教师可以强调角色选择的自由和平等。通过学生的合作,完成了合适的戏剧,实现了友好的有效表现。
        (四)利用文本空白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长点
        语文涉及很多文章的学习,其中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只有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到,让学生朗读和记忆,才能回归以理论讲义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能力发展非常不利。而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生既不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充分协助教师的教育工作。现在,为了有效地表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教师需要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的方式。此时,教师通过有效利用课本中的“空白”,可以搜索学生,加深理解。通过学生理解过程的探索,其相关能力素养也能有效培养。
        例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明白当时主席的心情,让学生体验。教师还可以从文章中主席最后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开始,让学生深入探索。学生探索之后,教师利用这个内容,使学生明白伟人也有悲伤,但是为革命事业舍弃了个人的私情。在学生自觉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爱国的表现,实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五)通过名著阅读,达成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在语文学科,充分的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材选出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创作的,其文章种类非常丰富,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内容很少,单纯地阅读和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有效地提高。教学实际中,教师试图有效动员学生,阅读古今名著。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实现学生语言文字技能的提高,还可以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这是因为在许多名著中,有作者的思想渗透,其中也有许多思想内容,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联系。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调整,有效开展名著的阅读,以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例如,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有效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中主人公“保罗”的爱国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理解“爱国心”的表现。为了实现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也要给学生建议和说明。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卓别林传》,让学生理解这位默剧高手对演员这一职业的理解。教师可以使学生明确其工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点名,作为学生,工作是学习,为了敬业,学生必须认真学习。
        综上所述,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必须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其中教师结合教材实际,深入分析教材,在相应课堂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师也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采用的方法策略,应用活动设计和空白来达到学生理解,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教师认识到有效评价的作用,通过开展有效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梅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名人在线,2018(10):19-20.
[2]时秋静.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语文建设,2015(21):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