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菊
辽宁省抚顺二中
一、 教育教学目标
1.阐述文化的含义,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关系,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与文明作出区分,知道文化载体的含义。
2.在对“文化”进行词源考察、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阐明文化的功能。
二、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的文化与文化建设。
2.科学精神:辩证分析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3.公共参与: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学习优秀文化提升自己,发挥文化的功能。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文化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习语诵读
学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 5000 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教师: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文化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进行新课:
1.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基本内涵
阅读与思考教材P88:
议题一:1. 天山、三江源、滇池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令人心驰神往,这些自然景观能不能称为文化?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提取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小结: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的产生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
中国的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地位,政治态度不同,不同思想家围绕是否建立封建制度、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4-16世纪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并谋求政治上的地位,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
18世纪的法国,卢梭等启蒙思想家高举自由、平等、人权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进攻,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斗争蓬勃兴起,最终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诞生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但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封建迷信等思想仍然存在。
议题二:结合材料,分析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3)文化与文明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社会主义社会仍要继承优秀的孝文化。“亲恩不可忘,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让孝行天下,德泽万代;要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也要关爱我们身边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材料二:在封建社会孝文化曾经走向极端化、愚昧化。族权的膨胀和愚孝的泛滥,就是孝道畸形发展的具体表现,如“族必有祠”、“家法伺候”等等。历史上的“割股疗亲”就是愚孝发展到极致的产物,这时孝道被异化到面目全非的地步。
议题三:上述两则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何者属于文化?何者属于文明?据此谈谈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通过文化载体呈现出来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明清时期,青花瓷的发展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材料二: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材料三:住建部表示,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公共机构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初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议题四:结合上述材料,请思考:器物、行为、制度与文化的关系如何。
学生:得出结论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2.文化的功能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名单出炉,在这些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影响下,全国各地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材料二: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化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榜上有名。
材料三: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跳广场舞?“身体好了”“心情美了”“朋友多了”……活跃在广场上的受访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材料四:“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材料五: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学热兴起。文化自信来自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议题五: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功能。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教师小结:文化兴国运兴,文华强民族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