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娟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710016
摘要: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形式,它因为大胆、离奇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现行统编语文教材重视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每册语文书都设有专门的“快乐读书吧”。而小学生的阅读皆是从童话起步,因此关于童话类文本的阅读我们需给孩子以多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爱上童话,进而爱上阅读,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 童话 教学策略
在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成为语文学习关键的今天,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自己的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探索孩子们更易于践行的阅读方法。小学低中段作为学生阅读的起步期,对于最为适合他们的读物——童话,在教学策略上我们一定要下功夫,为学生最初的阅读提供方法指导,为他们养成最终的阅读习惯培养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在阅读中获得成长,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课题成果,在此做以简单梳理。
一、教学过程,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童话的受众以小学生为主,这决定了童话的情节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需注意情境的营造。在导入环节可以借用丰富有趣的语言,把学生引进超具想象力的童话情境中,让学生在老师充满童趣的言语中进入文本,这是吸引学生学习童话的有效途径。
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时,我以充满乐趣的猜灯谜形式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但是它们都太害羞了,藏在了宫灯里,我们需要解开灯谜才能看到它们的真面目:‘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身笨力气大,干活常带枷,春耕和秋种,不能缺少它。’”学生猜出两个谜语的谜底分别是“蟋蟀”和“牛”,于是我进而引导:“这么大的牛和这么小的蟋蟀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读一读它们之间的有趣故事。”
当然,不仅仅是课堂开始导入的时候需要为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阅读与探究的兴趣,在整堂课中我们都需要注重情节的营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是主动的、积极的,为深入学习做好牵引。
二、参与表演,带领学生融入童话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运用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来扮演,童话故事中一般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设计教学,让孩子们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去亲自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阅读教学中可结合童话故事情节,组织学生以童话人物扮演的方式将故事形象地表演,通过这样表演的方式使故事情境再现和还原,这样的学习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积极性。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分角色来演这个故事,通过故事的展演,学生对童话所反映的人性的自私会理解地更到位、更深刻。随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大年夜,故事又会怎样呢?小组交流故事的走向并把自己组构想的故事演出来。通过小组演新故事,同学们于对比中深刻体会到了特殊时期人性的自私,文章的主旨理解的更为到位,于文本品读中学生的价值观得以塑造。
三、延伸内涵,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童话皆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编写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的美学价值与儿童的天性、爱好、言语表达方式高度相符,对儿童的心理、审美、情感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小学生天性纯真、学习兴趣强烈,对童话的热情更是浓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布置学生续写故事或者说一说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的作业,让学生开动大脑,真正地和作家共鸣,提升自我文学素养,于创造中感悟、享受童话的魅力。
学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我引导学生创编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的学生讲到再一次遇到类似的经历,红头变得更加勇敢,再也不畏惧了;有同学讲红头在蟋蟀学校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大家,大家都把青头视为英雄,同时大家也都更喜欢学习了;有同学讲到他们又一次遇到了大老虎,大家都吓得瑟瑟发抖,一动也不敢动,这时青头再一次利用自己的智慧带着大家逃出了危险的境地。一个个故事引发了课堂上的一阵阵掌声。
学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我引导学生想一想: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把你想到的情形写下来。有的同学写到几个跳绳的小朋友不小心弄断了绳子,于是他们在胡萝卜先生走过时,剪下了他的一段胡子做了跳绳;有的同学写天冷了,猫妈妈剪下来胡萝卜先生的一段胡子,织了一件毛衣给小猫;还有的同学写一位农民伯伯要去卖葱,但是他没办法带上自己的葱,于是他剪下来胡萝卜先生的一段胡子,把葱捆了起来,开心地扛到肩上走向了集市。每一种续写都格外生动,都让大家感受到了胡萝卜先生长胡子的作用之大,也进而感受到了胡萝卜先生的奉献精神。至此本课的育人目标得以有效的落实。
四、改写情节,提升思维创造能力
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想象力的“敏感期”,尤其中低段的孩子处在一个感性认识远大于理性认识的时期,他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有时候会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打抱不平;或者对人物行为产生疑问;或者期待后续情节的发展,他们也会常常想象自己可以有能力去改变故事结局或者续编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教学契机,让他们续编、改编童话故事或独立创作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小狗学叫》一文时,我们在文本分析结束后展开讨论“如果这只不会‘汪汪’叫的小狗最终学会了‘汪汪’叫,他会对以前嘲笑、伤害过自己的其他动物说些什么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因为对故事强烈的兴趣,以及单纯的是非观,他们都为小狗伸张正义,借小狗之口告诉别人嘲笑别人的缺点是不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友好相处,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交流到此处,我们这节课的情感目标也得以落实,学生的价值观也得以塑造,同时给了他们表达甚至是发泄自己情感的渠道,他们的身心也得以愉悦,后续会更加喜欢童话,喜欢阅读。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结束后,我设置了讨论问题: “想一下,在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可怜的小女孩终于见到了唯一疼爱她的外婆,她最有可能对外婆说什么呢?”因为整节课的情感渲染以及他们本年龄段特有的强烈的表达欲,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学生便会积极地参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随后,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这则童话故事,让学生自己找寻故事答案。孩子们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感人,而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则是他们内心情感的最真实表达。
参考文献:
[1]侯甜.基于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8,7( 12) : 23-24.
[2]孔月.浅议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 23) : 359-360.
[3]刘阳.审美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18.
[4]吴玉清.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研究[D].武 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