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君明
江苏省溧阳市新区实验幼儿园 213300
论文摘要:江苏课程游戏化中第5个支架提出:“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基于这样的课改精神,我将幼儿园所处的即将拆迁的老小区纳入了我们的课程视野,通过:点击老社区环境,感知社区文化的丰富;浏览老社区面貌,关注她的变化;搜索原有经验,展望老社区的未来三个方面展示社会资源在课程中运用。
关键词 社区 文化 课程 经验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蕴涵着无数可利用的、可成为园本课程的教育资源。社区资源便是幼儿熟悉的、垂手可得的资源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 这说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把握好身边的教育资源,将社区资源融于课程是明智的、可行的,对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帮助。如何把握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把幼儿的课堂搬进社区呢?
一、点击老社区环境,感知社区文化的丰富
在我们幼儿园的周围,座落着一个古老的居民区,在这里布满了青砖黑瓦的古老建筑,到处充满了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文化气息。如何让幼儿感知并关注这古老的文化呢?我们的做法有三:
1.以老居民区的故事为切入点
开学初,我和孩子们谈起了幼儿园周围的老居民区和关于老居民区的故事,孩子们非常想听。于是我们专门请来在这里生活多年的老邻居,隔三岔五地把他们知道的、这里发生过的老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如同乐巷里老井的故事、黄家园里老石榴树的由来、抗日战争时社区里发生的故事等等。孩子们被这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不但想继续听下去,而且还产生了走进故事、接触故事里出现过的老井、石榴树及讲到过的人物的愿望,在故事的牵引下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开始关注老社区,探究老社区。
2.参观老社区
为了满足孩子们“探密”的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带领他们到老社区里去参观。他们喜欢在那深深的巷子里嬉戏、捉迷藏,喜欢在故事中出现过的景物旁沉思、遐想。在零距离的接触中,他们发现老社区房子与现在的楼房不一样:这里的房子都是矮矮的、墙壁是黑黑的、窗户是小小的,而且还是木头做的、房顶是三角形的……发现了老社区人的生活方式也与自己不同:他们吃完饭喜欢在巷子里聚在一起聊天、他们做饭要生炉子、有的人还在家门口养鸡、养鸭、养狗,每次孩子们走到那儿都要逗留好久也不肯离开。他们在实际感知中充分领略到了老居民区所蕴藏的丰富文化,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丰富了社会情感和社会经验。
3.到居民家去做客
孩子们对居民的家充满了好奇,经常在门口探头探脑的,于是我们与住在附近的两户人家取得联系, 象模象样地去做客了,做客中孩子们围着老爷爷问长问短:老爷爷,你们家怎么没有卫生间?为什么你们要在外面烧饭?为什么你们回家不换拖鞋?你们家的房顶上为什么会有长长的木头?你们为什么上楼要爬梯子?……老爷爷耐心地一一做了回答,老爷爷的回答加深他们对老社区风土人情的了解,又一次真实地体验到了老社区文化的丰富性。
当我们轻轻点击这个社区资源,便打开了一片天空,了解了一方风土,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培养他们社会情感的良机!也是他们社会化学习的平台。通过听故事、参观和做客,生动地让幼儿感知到了老社区的文化、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老社区特别的建筑特色,丰富了幼儿交往体验和社会经验。
二、浏览老社区面貌,关注她的变化
正在孩子们融于老社区,与她建立深厚感情的时候,市拆迁办决定拆掉这一带的老宅以及孩子们所喜爱的幼儿园,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幼儿,他们的反应非常强烈,他们说:“幼儿园拆了,我们在哪儿读书呀?周围的人们住到哪里去呢?”我安慰他们说:“把旧房子拆掉,就可以盖非常漂亮的新房子、新幼儿园,居民们会住得更好,我们的幼儿园也会比现在更美。”一个平时感情丰富的孩子说:“以后我们想幼儿园了怎么办呀?”阳阳说:“我们可以把幼儿园拍下来。”为满足孩子们情感发展的需要,随即我们就拿来了照相机,把孩子们在幼儿园、老社区活动的情景拍了下来,为孩子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不久,老社区的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搬家了,每搬一家孩子们都要到现场去看看搬家的情景,同时也是对社区的留恋。渐渐地空房子开始拆了,孩子们着急地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搬家呀?”终于等到我们搬家那天,我们问孩子们:“我们要搬什么呢?”孩子们说要搬椅子、桌子、娃娃家、小床、玩具……,然后我们让他们挑自己搬得动的东西搬到新幼儿园,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是兴奋的、激动的,他们不仅目睹了老社区的变化,而且亲自参与搬迁,体验到搬迁前后真实的情绪变化,使他们的社会情感得到了一次升华。在这个活教材中,幼儿的所见、所闻、所获得的发展是在幼儿园的课堂上无法实现的!
三、搜索原有经验,展望老社区的未来。
老社区即将变成一片废墟,孩子们看了心里挺难过的。我问孩子们:“假如你是设计师,你想为这块土地设计些什么?”峰峰说:“我想设计一个大大的苹果房,让小朋友在里面玩。”浩浩说:“我想设计一个漂亮的幼儿园,然后我们再回来读书。”桃桃说:“我要设计一个飞机场,这样我就好坐飞机了。”……孩子们俨然是个真的设计师,在专注地描绘老社区未来的蓝图。
之后我鼓励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绘画经验,用自己的画笔把自己的设计内容画下来。由于小班孩子积累的绘画技能还不是很多,我们便邀请大班的孩子与小班幼儿一起作画,通过大带下活动使小班孩子的设想得以完整的展现。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既提高了绘画技能、发展了想象力,又学会了交往。更重要的是在展望、设计老社区和幼儿园未来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一种责任感及对社区、幼儿园的热爱之情。
幼儿在老社区这一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探究,体验、与老社区的对话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收获多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幼儿园课程是生活性、浅显性的,它的实施必然地是情境性的、参与性的,与现实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越有效。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去捕捉、挖掘周围的教育资源,发现更多的“活教材”来充实我们的园本课程,使我们的园本课程永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