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虹
长泰县岩溪中心小学
[摘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的技巧有三个阶段:读厚、读透、读薄。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读,讲究的是朗读的层次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感悟、体会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兴趣 形式
一、 朗读的重要性
新课标提倡学生多阅读多写作,重视积累、感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写口语交际中,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体味、揣摩、把握,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朗读时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绘声绘色的口头语言。小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完善,但是他们的记忆力很好,可以通过朗读帮助他们将语句牢记于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朗读的对象
“书不可不读,读不可不择”。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小学生接触到的书籍不胜枚举,但也良莠不齐,因此选择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来朗读,不仅能够节约时间,更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小学的语文教材的文章,这是权威专家挑选的适合小学生并且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定要好好利用。好书展生命视野,所以应该指导学生读一些经典文章、书籍。
三、 朗读的各种层次
1、读得正确。这是朗读的最低要求,在遇到一篇文章时,首先要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弄清楚文章中生字,疏通字词,能够发出正确的读音。
2、读得流利。这是朗读的第二步,这时要求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知其意,带着思考去阅读,做到合理的停顿断句。
3、读得有感情。根据文章的内容,人物的情感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带着想象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如《一株紫丁香》这一篇课文,其中几节诗中都有对老师的呼唤,要通过声音的高低和长短变化表现不同的语气,可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或者联想到了什么,在学生谈感受,说见解的时候让学生朗读,读出味道。
4、读得动情。让学生融入其中,调动他们的知识经验,随着人物的遭遇变化或喜或悲,产生共鸣,感于心而发于声,这样的朗读就会动情了。
设计有效朗读的环节,让学生乐读、善读、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咀嚼文本内容,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的美妙,感受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得。
四、朗读的形式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时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自由读、轻声读、指名读、扮演角色朗读、换句型朗读、赛读等等。可以各种形式交替使用,多种形式相互配合读,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表演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它更具有趣味性、形象性。不一样的形式还有与教学设计相结合,表演读就需要较多的时间,而指名读相对就缩短时间,但是学生最后取得效果也不一样。
多彩的朗读形式似一缕明媚阳光照进孩子们的心田。
五、指导朗读的方法
再好的方法都抵不过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选择好朗读教材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制造一些轻松有趣的朗读情景,,可以是扮演角色进行情景朗读也可以是准备一些多彩生动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朗读由最初的齐读上升到最后的美读,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齐读时要知道学生读准字音,进行正确、流利的朗读。不读错,不念错,不加字减字,不唱读,不重复读,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把握停顿,养成看标点符号的习惯,常见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要读出相对应的语气。读好重音,知道学生学会判断重点词,理解句义,如《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将不一样的词重音读,表达的意思也便不同,重音读“我”时,强调的是我要葫芦,不是别人要葫芦;重音读“葫芦”是强调的是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美读时要读准语气,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把握语速和语调,一般高兴时用高昂的语调,悲伤用低沉的语调,突发情况激烈场面语速稍快,自然的叙述时则用平缓的语气读。
各个层次的读,各种形式的读,其中的意义和思想就会显露无疑。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听读一段充满感情的文字,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当孩子们喜欢上了朗读时,课堂便会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