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贾立雷
[导读] 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主体性以及个体化差异

        贾立雷
        寿县正阳关镇第一小学   232281
        摘要: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主体性以及个体化差异,对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育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过程,奠定着学生未来学习与整体发展的基础。本文简单介绍了分层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应用的原则,并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展开分析研究,以此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提供相应地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分层教学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体制不断创新改革发展背景下,分层教学这一教学策略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特殊性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存在较大的难点,容易降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针对性,强化学生学习效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化教学内容,在丰富课堂教学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进而获得不同发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掌握分层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应用原则,合理应用并实践,强化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原则
(一)分层教学概念内涵
        分层教学不仅属于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内容则是关注教学过程中每一学生,在对不同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并认可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针对性地教学方法,从课后练习等多个方面深入分层教学,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进步与发展,从而对教学效果不断优化[1]。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原则分析
其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对数学的需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差异特点应用合理、针对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分层,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数学发展。并且在分层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注重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的结合,在保护小学这一阶段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自信心,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
其二尊重并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化原则。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整体学习能力和发展也具有较大差别。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分析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合理将学生的差异化作为分层教学的资源和基础,在分层教学实施中能够尊重学生,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一)对学生科学合理分层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层是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利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但在分层过程中需要教师应用隐性分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自尊心以及积极性,同时在进行分层时还应保证科学合理性。例如分层过程中应避免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综合水平。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小学数学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分为第一层级,对学习能力一般且综合水平一般的学生分为第二层级,将学习能力较低且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等的学生作为第三层级,在此基础上采用同组异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分组,保证不同小组中各层级学生分布具有合理性[2]。通过这一分层方式一方面体现隐性分层,避免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在同组异质分组方式下能够更好地促进各层级学生学习交流,尤其是通过综合水平较强的学生激发其他层级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实现其分层发展。


(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1.加强课前预习分层,引入课堂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重点,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丰富课堂教学基础,因此在课前预习中应合理应用分层教学,制定针对性的分层预习任务,以此积极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这部分知识制定课前预习任务时,对于综合水平偏低的学生应加强基础引导,将已学习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掌握,夯实基础,因此在制定预习任务时可与《对称、平移、旋转》这部分知识进行联系,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应用到图形变换的现象。对于综合水平一般的学生则在联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对平移、旋转图形展开制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针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预习时可给出已变换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并验证图形得出的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应用趣味性方式深入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入分层教学方式的重要教学目标则是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各层级学生共同发展,而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其中关键点,因此在深入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时还需要教师采取合理趣味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并感受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例如在学习《方向和位置》中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知识时,为了提升不同层级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教师以教室座位图为整体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在此基础上让数学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应用数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并让其他学生进行抢答对应位置的学生。而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则可通过学生姓名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提问,说明该学生的具体位置,在培养低水平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高水平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一趣味性分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尤其是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调动了各层级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应用,对培养不同层级学生的综合水平,推动其全面发展极为有利。
(三)科学展开作业分层练习,强化知识掌握效果
        课后作业练习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复习、对知识掌握效果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自信心产生着重要作用。而课后作业中进行分层练习,教师应能根据不同层级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练习目标。针对水平高的学生则要求其能够对课后作业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丰富其知识储备;针对水平一般的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则应加强巩固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掌握效果,并鼓励该层次学生尝试选做高水平层次学生的练习作业;针对水平偏低学生课后作业练习在布置时应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并做好对新知识的预习,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紧跟新知识学习步骤,减少数学学习压力[3]。
总结:在小学数学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培养其对小学数学知识应用的成就感,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但在实际应用时数学教师还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上应用隐性方式合理分层,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练习进行分层,不断提高学生在小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各层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思考以及应用能力,为其数学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闯进.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读天下(综合),2019:105-105.
[2]郑劭育.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2020:0325-0325.
[3]宋尧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天下(综合),2019:0156-0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