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郭琼瑜
[导读] 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关系我国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郭琼瑜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北林小学
        摘 要: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关系我国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和瑰宝,其传承与发展一直都是我国文化工作的重点所在。随着现代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和内容。本文尝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出“123”教学思路,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略作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 “123”教学思路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随着2014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印发,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任务则被提上了日程,已经成为诸多小学的首要任务,从而全面强化小学德育工作,促进传统文化的充分传承,为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西方普世文明和功利主义的盛行,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我国的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上受到严重影响,给我国的教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在小学德育教育方面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问题:
        1.重“智”轻“德”,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落后
        尽管我们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政绩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选择的是教学质量,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同时,还是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简单归结于考德育知识和简单僵化的操行鉴定上,德育评价简单化,缺乏科学性。
        2.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学校对教职工德育工作情况的考核成绩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不高。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等工作不能进行针对性的适时适度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偏弱。不少学校的教师缺少必要的德育方法,对于一些突发德育情况缺乏应对技巧,会在不知不觉中错失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从而留下隐患。
        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弱化了学校德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支撑。然而,学校德育内容与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背反现象,这导致学生形成两套伦理原则,学生在校内行的是一套,在校外做的又是另一套。因此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者之间的不统一、不协调,必然会削弱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4.网络是学校德育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壮大,手机移动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文化闯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已成必然。网络在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的同时,也给小学生带来强烈诱惑,对其约束自我行为构成重大挑战。不良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这进一步增加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二、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传承,留下了许多的精华,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为现代教育做出极大贡献。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品质和优良民族精神,是小学德育的基础。
        1.培养个人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与自我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要求人的自我监督、严格自律、深刻反省。这些文化思想深刻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影响,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认人追求利的思想,但应该重视义的存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高尚道德。使学生处理好诚信与义利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热爱生命的正确人生观
        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经历无数苦难,却始终能坚韧奋发。传统文化的传承,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珍爱生命,不怕挫折,奋发图强的精神。
        4.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鼓舞着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着核心性作用,在精神上支持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前进。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在小学全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强调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给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方法方式。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教育经验,总结出一套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的“123”教学思路。


        德育“123”教学思路,即紧扣“一条教育主线”,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小学德育教育,同步“两个教育”基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上的深度和广度,抓好“三个教育方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上的作用。
        1.紧扣“一条教育主线”,引导小学德育教育开展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深度融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具体做法为:
        (1)学校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堡垒作用,提高教师政治思想和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成为坚实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丰富养料,例如本校全面营造党建文化和传统文化宣传氛围,在学校形成了优秀风气。
        (2)教师严守师德。作为人民教师,以身作则。紧跟党的步伐,坚定政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自己,武装自己,时刻为学生做好榜样,学校有效组织和开展师德团建活动,树立模范教师,带动教师严于自律。
        2.同步“两个教育”基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两个教育”基地即校内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基地。校外教育基地又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基地。小学德育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只有同步校内校外教育,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学校教导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业授道的主要基地,学校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入传授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重与家长沟通,重视与社会组织相协调,共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阵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广度。
        (2)家长引导优秀传统文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小学生具有自我判断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家长平时需要注重自身言行,言传身教,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形成良好家风,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身价值观。重视与学校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孩子成长。
        (3)社会传导优秀传统文化。社会风气如何,严重影响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儿童耳濡目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组织,尤其是公众场所,包括网络环境,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积极开展各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批判不良风气,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的正确价值判断。
        3.抓好“三个教育”方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作用
        “三个”教育方式即读、讲、学教育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导,需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读、讲、学三个教育方式,有利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作用,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学习和感悟。
        (1)注重“读”的作用。在德育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勤读优秀传统文化,将朗读和阅读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押韵得当,朗朗上口。教导学生勤读和背诵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美积极的诗词,不但能够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提高学生自身道德素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开展“讲”的教育。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璀璨绚丽的优秀文化。传承至今,有诸多文化成果。发挥文化优势,开展传统文化故事的宣讲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远大志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讲”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良好互动,不但老师讲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更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讲传统文化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3)延伸“学”的意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戚戚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中国长期生活实践的硕果。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学不做,更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成长中亲自去体会,去思考,去感悟,在思考和体会中,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引导自身形成远大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价值观。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学,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时常体会和思考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总之,在当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小学教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重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神圣伟大的工作,在德育过程中积累经验,注重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教育方法,有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2016(1).
        [2]孟燕丽,吴丽.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2). [责任编辑 万淑蕊]
        [3]张静夷.多给学生一些正面暗示[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