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辉良
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学
据2018年11月5日德化县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德化县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9.3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9.5%;全县流入人口19158人,其中省内流入12810人,省外流入6348人。
这一组数据表明,随着我县陶瓷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家庭。我校作为教育部门统筹安排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几所公办中小学学校之一,开始大量接收这些家庭的生源,每个班级中大约90%以上的学生是进城农民工子女,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当然,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留在农村上学。
受家庭条件、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环境优越、居住稳定的户籍所在地学生而言,无论是农村留守儿童,还是进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现状堪忧——可以用“家教上缺乏引领、心理上缺乏疏导、学习上缺乏氛围、亲情上缺乏交流、自理上缺乏培养”“五缺”来概括。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存在着诸多的“无奈”,不但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每位家长的配合,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探索。那么,如何开启家校合力智慧、润泽留守儿童心灵呢?
一、敲门砖——发挥培训引领作用
由于家长外出打工,物质上尽力满足孩子,而极少关注子女的精神生活,造成了留守儿童父母成为子女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而与留守儿童在一起生活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教育理念的引领,往往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祖辈是“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或教师不妨采用座谈会、讲座、培训的形式,向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与之进行交流互动,让他们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通过上述形式,引导临时监护人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家教的责任。
二、金钥匙——营造活动文化氛围
学校或教师要为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活动文化氛围,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使之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首先是开展心理疏导活动。留守儿童正值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心事得不到及时的梳理、引导和解决,极易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科任教师和孩子们的接触最为密切,更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其次是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转移有意注意,是有效缓解孩子思念父母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学生的理想爱好莫过于阅读。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要让学生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首先就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习惯性地看书、读书,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喜爱阅读。书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当教师把它种在学生的心田,再用耐心去浇灌,小小的种子就会爆发出勃勃生机,长成参天大树,启迪心灵,滋养智慧。即使大家平时都习以为常、甚至有的教师和家长还为之大伤脑筋的看电视,只要合理安排,善于引导,也能化“弊”为“利”,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次是给予更多“偏心”的师情。用师情来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最后是举办爱心结对活动。通过家长会发出倡议,在征得留守儿童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尊重留守儿童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意愿,举办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结对活动,结成父辈、母辈“亲情”关爱对子。这些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可以起到临时父母的作用,不仅从饮食、起居上,更主要的能从学习上、思想上全方位地关心孩子的成长。
三、润滑剂——加强亲子沟通交流
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虽然委托给临时监管人,但父母的教育责任是不能推卸的,父母的亲情更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要解决家长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身在远方,心系孩子,担当起家长的教育责任,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不菲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为此,学校或教师不妨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一是电话传情。学校可以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二是鸿雁传情。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父母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借助书信得以抒发。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三是信息传情。主要利用现代通讯设备,通过校讯通平台群发短信等方式给远方的家长寄发《告家长书》,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温馨提醒家长赚钱不忘教育子女,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品德;不仅只给物质上的东西,更要关注孩子精神和情感问题;动员家长尽可能地跟孩子多沟通、多联系,使他们懂得:哪怕一条短信,对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还可在校园网设立家庭教育专栏,开辟班级博客,介绍家庭教育知识、班级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并掌握孩子的情况,遇到重要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四、正能量——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把社会规范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观念,使他们对规范的感知变成一种积极进取的行动。因此,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管理,体验管理,在管理中形成内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遵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类似于宿舍文化的个人卫生评比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管理的客体变为能动管理的主体。
五、助推器——健全组织管理制度
学校可以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各班要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并实时更新。对父母的外出走向、从事职业、联系电话逐一进行登记,同时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及在校表现,还有临时监护人基本情况,等等。二是采用帮扶措施。少先队开展“大手拉小手”的“两覆盖”结对帮扶活动。每名同龄伙伴和一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位教职工帮扶两名留守儿童,全面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三是建立考评制度。学校要积极研究科学的考核、评估方法,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和结果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总之, “办法总比问题多”,这句话说得好。遇到了问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湛蓝的教育天空。一句话,智慧,让留守儿童更阳光!
作者姓名:郑辉良
作者单位:德化三中
通讯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三中学
邮政编码:362500
联系电话:15259590357
电子信箱:zhl361804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