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河头小学 江苏省 常州市 213200
摘要:STEM教育理念强调从各学科整合的视角,采用项目或问题解决的方式展开教学,侧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多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就会突发出好的创意,进发出好的设计,并加深对知识的融合和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创意创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鉴于此,本文对基于小学信息技术的STEM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STEM;教学路径
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相互作用下,“STEM教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多种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资源的整合应用,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自身创新精神,提升自身创新素养。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STEM必要性
首先从教育的目的来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看法和观点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应试教育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就只是为了完成考试取得更高的分数。但事实上这样的效果是舍本逐末的,我们真正希望的是学生可以在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后对于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发展有新的看法,并将实际的生活与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更好的改变世界。这需要教师在学校教育当中,从小就为学生树立通过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而STEM教育这种思想能够非常直观的向学生展现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方式,并通过教学策例和教学方法改良
另一方面从学科性质本身来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ST EM理念能够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采取分科式的教育,这种模式最初是来自于苏联,在不同的课堂中只对本学科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这看似是一种更加趋向于专门化的教育方式,但在教育实践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了弊端。信息技术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缺少直接的联系,很多时候学生课堂上表示都懂,但在实践中一做就蒙。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各个学科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向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其实在学校教育各个阶段中,每一个学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真实世界知识存在的形态。STEM教育强调的是将科学的方法、技术的途径、工程的思维和数学的知识等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打破学科之间隔阂,让各学科知识深入融合的思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学科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本身渗透了多学科融合的理念。STEM能够提供很多的独立自主权,由学生自行完成知识的探究与解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跨界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整合与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素质、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学科中融合STEM教育的路径
1、引入STEM素养,优化课程目标维度
目前,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重在考量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在STEM教育的素养目标中,知识融通与应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三维目标融合进STEM素养目标,让目标更具体,更有操作性、
例如,三维建模《设计花瓶》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定:(1)知道花瓶的结构组成、外形特征;(2)学会“构造”一“旋转”工具的使用方法;(3)在设计花瓶模型的过程中,体验项目实施(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4)体会对花瓶组成部分的宽度、长度与形状的改进,就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花瓶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基于STEM设计有序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接触的一直是“分科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分别巩固各学科知识,但同时也加大了各学科之间的距离,学生出现了思维受限的现象。而STEM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STEM教学,是以跨学科知识融合为核心,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科学探究为基础的教学优化。因此,为培养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有序问题,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专业知识。
例如,在教学学习“Word中调整图形”相关内容时,除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精美图形之外,还要融合数学教学中的旋转、平移、对称等学科知识,让学生思考:,如果从数学角度思考和设计word图形,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再结合工程设计方面的几何构图、色系搭配等知识讲解,利用成果前后对比图,让学生思考,精美图片是经过哪些程序制成的?引导学生多角度设计图形,开阔学习视野,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3、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重构课程组织形式
在常规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讲授一操作一再讲授”深得人心。
例如,在教学Scratch编程《花朵缤纷》时,学生在老师分步讲授结束之后开始操作,拼命完成最终作品是学生追求的目标。采用项目化学习重构本节课后,学生在项目情境中,对需要解决的“如何让花朵开满整个花园”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四个循序渐进的子问题;(1)用一瓣花瓣画一朵花;(2)花开一处;(3)花开满园;(4)花朵缤纷。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表达、交流、讨论与合作,完成物化作品成果,整个过程中,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
4、开展多种课程评价方式,丰富评价的手段
受传统学科评价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一般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试卷评价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以及掌握程度。通过上机操作来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作品的信息能力水平。STEM教育则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为王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过程性评价,突出形成性评价,使得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们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评价量规,通过学生参与每一节课的课堂表现以及他们平时作品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三、结语
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又可以在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STEM教育理念的渗透,在多学科融合的同时,以STEM教学为载体,通过项目学习引导、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启发,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程.浅析STEM视野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读写算,2018,(26):20.
[2]王蕾.STEM项目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融合方式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2):16-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