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河南省南阳市实验学校 473000
摘要: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正是阅读成长的最佳时期,学会阅读意义重大。
关键词:本真阅读;行为习惯;阅读质量
引言
长期以来,在我国,阅读教学一贯遵循“传授——承受”的路径,灌输式阅读教学和以考试为中心的阅读评价体制扭曲了学生正常的阅读状态,阅读教学把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作为阅读的终极目标,把文本解读作为最主要的阅读方法,把阅读知识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阅读效果检测的唯一标准和考试考查的重点。因此,学生的阅读成了一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要求而带有任务、功利驱动的被强迫性阅读,直接导致了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强、阅读习惯差、阅读面窄、阅读效率低,甚至不会阅读的结果。
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学校整体进行了本真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评价体系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行为习惯为支撑点,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把阅读的兴趣和行为习惯作为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支撑点去加强,开发制定了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考评体系。现就小学生本真阅读行为习惯评价体系进行解读:
(一)制定目的:
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又有利于教师抓实、抓好课外阅读指导。因此,制定小学生真阅读行为习惯考评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二) 运用原则:
差异性原则 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内容,在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过程性原则 阅读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因此,应注重阅读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淡化阅读结果的评价。
激励性原则 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体现激励性。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其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
模糊性原则 要采取模糊评价的方式,从大处着眼对阅读开展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三)操作体系: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评价来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速的增长及习惯的形成从而达到阅读效果的最优化。
1.阅读数量和内容的评价(多读书)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完成150万字的阅读任务。为了将这一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学生每天必须保证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校内半小时,校外半小时。校内半小时可由教师组织学生在班里静静地阅读半个小时;放学回家以后,自由控制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每天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由家长督促签字。然后教师根据阅读时间,对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数量有一个大致的统计和了解。
对不同年级学生,计划性阅读量可有所区别。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即让他们喜欢阅读,因而起步阶段教师不必过分强调读物的教育性等,可以推荐一些易为低年级学生接受的注音、童话及绘本读物。到了中年级,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选择一些优秀、经典的读物来阅读。到高年级以后,应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并能自主选择一些有益的读物。由此达到、超过课标所要求的阅读量。
2.阅读兴趣和态度的评价(爱读书)
让学生感受到课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而在对阅读时间、阅读数量的情况记录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在评价中可以加入一项新的评价内容,即对学生每天的阅读态度进行评价,考察学生能否自觉完成每天的阅读任务。这项评价由家长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采用三星制,阅读态度自觉认真可以得三颗星;有时需要提醒,比较认真可以得两颗星;经常需要提醒,阅读态度一般就打一颗星。通过阅读态度的评价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
3.阅读能力的评价(会读书)
可以依托本真阅读模式的几个环节:我的亲历阅读-我的认知理解-我的感悟和体验-我的发现思考-我的积累运用,指导学生会阅读。低年级会运用学习过的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能把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中年级能运用精读、略读等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读书过程中能认真主动地写批注、摘抄优美句段,写读书笔记。高年级学生能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读书过程中能认真主动地写批注、摘抄优美句段,写读书笔记;能围绕阅读主题收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教师主要通过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上述能力的提高。
4.阅读效果的评价
即学生能不能将阅读中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自觉运用到说话和写作中去。为此,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本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和练笔本,读书笔记用于摘抄课外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练笔本用于学生随时抒写自己的读书体会和生活感悟。学校主要可以通过读书笔记、读书体会、讲故事、复述、习作等载体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并通过评价加快学生的阅读成果转化。同时,教师定期结合阅读效果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反馈和总结,要肯定和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更多的学生主动、自觉投入到阅读中去,回归阅读的本真。
(四)评价工具:
依据指标制作量表,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也可以依据各项指标的达成情况,用真阅读信任卡、真阅读登记表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结语:
小学生本真阅读行为习惯评价体系实践研究真正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藩篱,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着力改变阅读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体现阅读中学生“生命存在”的本质观,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阅读期待为前提,以亲历阅读为基础,以个性化的体验、感悟、积累为核心, 以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品位形成为归宿的生命发展活动。同时带给师生全新的阅读理念,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得到有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金秀, 余琳, 王植.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J]. 教师, 2014, 000(027):5-7.
【2】潘红. 适性教育理念下本真课堂教学文化探究[C]// 全国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论坛". 中国教育报社;天津市教委,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