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新生教育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3期   作者:矣云兵
[导读] 小学阶段是一切发展的起步阶段,行为习惯也处于初步阶段
        矣云兵
        云南省安宁市实验学校   650300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切发展的起步阶段,行为习惯也处于初步阶段,学校与教师需要抓住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成为一个更加自律、自强的人。正是由于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小学教育要充分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小学教育;行为习惯;自律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反射行为,不为意志所轻易转移,这就是习惯成自然。“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校园内,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促使小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人格。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课上不主动,课后不自觉
        小学生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科,储备知识,打好科学文化基础,为将来升学做准备,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但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多有课上不主动,课后不自觉的不良习惯。在学校课堂中,虽然大多数学生能保持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态度,但却存在回答问题不积极、发言表达不主动的情况,在课上不愿意与老师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得不到正向反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生活不自理,事事要依赖
        生活自理能力在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在多年带班教学工作中发现,小学生在生活中存在作息不规律,不懂得照顾自己,不参与家务,甚至事事依赖家长的不良习惯。其次,不少小学生都不会收拾书包,每每来到学校才发现忘带课本、带错课本或作业本不见的情况时有发生,丢三落四,没有计划性,不做准备。而在班级劳动值日安排时,有部分学生不懂劳动,有部分学生逃避劳动,懒惰成为了许多学生的主要缺点。而其中更为突出的是,小学生甚至是高年级小学生,仍不懂得照顾自己,事事需要依赖父母,即使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不能完成,缺乏生活技能,依赖性太重。
        二、小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积极营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环境
        在小学教育过程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营建一个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长期处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充分发挥既有的包括墙壁、走廊、宣传栏等文化因素的作用,将其利用起来,悬挂《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班级纪律要求》等行为习惯相关的内容,提醒学生明白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按照守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在教室的墙壁、教室外的走廊上张贴与行为习惯相关的宣传警示语与宣传画,在学生进进出出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将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转变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阵地,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与习惯的关系中,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意味着他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需要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载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促使其在学习生活中自觉按照相关的要求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可以充分借助学校少先队组织评比文明标兵,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制定一些明确的标准与目标,指导学生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要怎样做。具体的屏蔽细节与准则要全面覆盖学生在课堂与课间的纪律、在学校的穿着打扮、卫生与礼仪的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礼仪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针对文明标兵的评比,要指定专门的人每天进行督察等级、量化评分、定期进行评比,起到激励作用;其次,要充分借助主题班会的召开,组织学生学习日常行为准则等内容,指导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开展,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遵守的规则要求,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
        (三)完善班级管理,构建学生行为规范
        要想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多时候都是在班级中进行的,要切实加强班级管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行为规范制定中去,在充分学习了解《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班级在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在维护班级荣誉与利益的同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要求,通过班级环境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同时要针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针对监管的结果对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用制度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班级学习生活环境。
        (四)通过家校合作,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班主任除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班级环境外,还应意识到家庭环境在学生行为习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及时地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促成家校合作共同培育学生德育行为习惯的联盟关系。通过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学生家长能够在教师的沟通下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氛围延续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之中,建立起统一的客观环境,深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三、结语
        小学作为学生生涯的起点,是塑造学生品格,奠定未来基石的关键时期。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校园文化、课堂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都可能在将来对人生的道路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矫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老师和家长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积极面对问题,追根溯源,采取方法,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把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到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轨道上来,使之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春雨.爱是教育的灵魂[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4期.
        [2][英]简·沃德尔.重复性行为变成习惯的时间研究[J].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2009年7月.
        [3]任小娟.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矫正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