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3期   作者:黄珍华
[导读] 思政课程应与时代发展同步,且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体现高职教育职业特色的基础上,立足就业理念,实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黄珍华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思政课程应与时代发展同步,且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体现高职教育职业特色的基础上,立足就业理念,实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高职思政教师应探寻思政教学的新模式和新途径,着眼于高职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在思政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就业创业意识,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也是思政教育成功的有力体现。鉴于此,本文对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就业导向;改革路径
        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就业情况,科学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一、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有效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
        就目前情况来看,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对学生难以形成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主要是由于教学手段缺乏针对性,设置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特点无法契合。因此,在具体实施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同时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求职就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高职思政教学的价值,使学生获得更为长久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毕业后进入求职阶段,能够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积极调整自身的思想状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迎合社会和职场的发展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
        2.实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教育行业一直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得以优化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是其主要的教育导向,致力于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为优质的专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倾向于联合企业等社会资源共同建立教学网络,为学生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实训机会,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从而为学生后续参与实际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3.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当前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新兴行业,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困难。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1.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要综合多方位的考虑,结合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长远发展规划而确立。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需要充分意识到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要及时融入就业指导相关的内容。基于就业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依据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精准化、实际化、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性质设置相关课程,设置相应管理部门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在开展就业导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内容要与学生专业性质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择业观、职业价值观以及就业指导等多项实用性内容进行课程的讲解,帮助学生尽早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要求,树立良好的、积极的就业观和择业心态。
        2.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缺乏就业经验,在实际求职时容易碰壁,会产生焦虑、苦恼甚至厌烦的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抑郁症状,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高校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以及面对挫折的能力,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剖析自己,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求职心态。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部门,便于学生依据自己的求职需要进行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在遇到挫折时以良好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提高抗压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就业观。
        3.开展职业规划课程
        由于思政知识的过于复杂,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一时半会无法很好地吸收,因此学校可以开展选修课进行分层次教学,将学生所学专业或是就业意向相同的放在一起开展相关思政工作,在思政课程中融入相关岗位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思政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教师上课前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一些该专业设计的相关项目,从乡村幼儿园到城市幼儿园的境况,帮助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有一个具体印象,对就业前景有一个比较清晰地了解,教师在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讲解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未来就业前景有所了解,而且对日后学习也会有目标性;另一方面,思政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对未来有一个积极面对的心态,为日后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4、模拟就业情境
        将就业作为导向结合思政工作开展教育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思政教育产生的弊端,教师通过专业知识引出相关思政内容,创设简单的场景,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岗位未来发展趋势。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视频或者结合实事等全方位地进行相关专业的讲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对当前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教师可以模拟简单的面试、工作环境场景。
        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何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做到让幼儿园面试官印象深刻;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如何克服工作产生的压力等等。学生在场景中的表现都会被教师记录下来,然后反馈给学生,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逐渐克服自身的不足,进而对未来就业、工作充满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和人才需求的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旧是目前教育部门探讨的重点问题,以就业为导向融入思政课堂当中,对学生的行为认知必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对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更加明确,日后学习也会怀着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走好职场之路。
        参考文献:
        [1]瞿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学创新研究[J].丝路视野,2018,(6):83.
        [2]郭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育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8,(4):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