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蕾
(山东德州陵城区第四中学,山东 德州253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形成。教师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成功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求异性;阅读习惯
教师要反思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和能力,然后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兴趣,精心设计问题,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等措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的灌输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建构、自我探索的教学模式。只有当学生对他们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时,他们才会发散思维去想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游戏法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同时,教师不应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应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进行合理的思维探究,获得独特的理解。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学习汉语更有信心,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比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一篇古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请问在同学们的心中有没有让自己流连忘返的一个地方?为什么对它流连忘返?有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学生答题后,老师要表扬有勇气回答问题、分享精彩内容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其他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断挑战自我,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随后,教师可以引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小石潭记》。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作者的小石滩是什么样的,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小石滩的图片,让学生对古文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加强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记忆。讲解完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和小组中的学生一起完成古汉语内容的翻译,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标注,及时提问,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并及时补救。在与小组成员沟通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要实时关注学生讨论的情况,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教师向学生提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思维价值,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
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课文中对济南冬天的雪景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得十分热烈,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老舍所描述的雪景再进行交流,谈一谈作者为什么以“济南的冬天”为题目。
有的同学说“老舍先生就是想对济南的冬天进行详细的描述”;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是因为老舍先生想表达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不同”。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分析、判断、推理,猜测和从众的心理也会被克服,进而有助于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展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没有效果。因此,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比如在讲授《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围绕课文的中心,教师制作关于虚拟的桃花源的幻灯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同时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会隐居桃花源?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吗?”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深入地分析课文。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也不要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而且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相应的语文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想象是拓展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对知识的好奇心而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大胆的想象,他们可以对问题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验证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比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感受春天的魅力,感受作者在描写中的情感。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教师可以将单调的知识融入到画面中,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个人经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初中生对问题的看法会比较片面,缺乏深度思考,这会对深入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知识储备的提高,使头脑更加充实,进而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了解初中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叛逆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使学生把好奇心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深刻理解作者在阅读中的情感,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各种类型的书籍,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高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故乡》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鲁迅所写的文章、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鲁迅所写的文字,对其思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体会到知识和文字的魅力,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
创造学习环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调整,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对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智慧,2019,(31):134
[2]单晓娟.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30):49.
[3]何琴清.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