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差异性的人际交往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肖景晨
[导读] 幼儿时期的教育逐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幼儿进入幼儿园成长的时期,幼儿学着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与小朋友、老师进行交流,进入脱离一个只有家人的团体
        肖景晨
        陆军边海防学院幼儿园  
        幼儿时期的教育逐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幼儿进入幼儿园成长的时期,幼儿学着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与小朋友、老师进行交流,进入脱离一个只有家人的团体。体现其“社会性”的特点。根据新《纲要》社会领域中,“社会”的培养目标: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理解并遵循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则。而在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案例中,有的幼儿可以快速适应,却也有幼儿很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本文根据在同龄幼儿的基础上,观察幼儿的差异性,探索其原因和提出教育培养策略。
一、差异化存在的现象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入园以后,在相同的教育和引导下,表现出不一样的现象,有的幼儿能够快速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积极地参加活动,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的幼儿则需要教师的带领和引导逐步融入集体,没有主动与人交流和学习新知识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幼儿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即使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和玩耍,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个性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引导幼儿融入集体,并敢于展现自我,因为幼儿时期的心理成长和对外界认知是伴随着人们后期的关键时期。陆黎在《促进儿童积极的社会交往》中指出,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友谊与对立、接受与拒绝、竞争与合作、支配与服从、攻击与逃避等。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其社会适应能力、自尊以及未来生活的幸福均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学前期除了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应注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而幼儿从出生到学前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始于家庭。在幼儿园的人际交往是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二、幼儿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1、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与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第二代,家中几乎是四个老人和父母共6人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教育理念的分歧,家庭关系的融洽度和夫妻关系的和谐度,都对对幼儿的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引导。干涉型的父母,幼儿的自立能力弱;溺爱型的父母,幼儿在家中以“唯我中心”式的成长模式,在入园后,经常出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其他幼儿分享和听从教师的教导;放任型父母,大多数基于把中心放在生存方面,幼儿成为“留守儿童”,幼儿缺乏安全感,在幼儿园中几乎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区域活动中,同样缺乏自信。甚至出现手机游戏低龄化现象,幼儿沉浸在手机娱乐中,虽然不会玩游戏,可以在手机里的动画片中寻找自己的乐趣。
2、幼儿的性格认识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与生俱来的性格,无好坏之分。德国学者将人的性格分为多血质、胆汗质、抑郁质、黏液质这四类。每种性格类型的幼儿都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胆汁质的孩子自信,独立自主性都很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不容易改变;胆汁质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也自信,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常见的是幼儿可以快速理解老师的教导,但是自控能力差,在日常教育中,针对此类型性格特点的幼儿,就要根据其差异性,在不同的活动中或者学习中,多展现有点完善需要提高的部分。使得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抑郁质的幼儿在教学中,幼儿教师尤为需要多关注,其特点较为明显,胆小、不爱讲话,不爱与人交往。外界的批评活着表扬的声音对他们而言,体现的非常明显,经常在课堂中,说话声音很小,如果不及时发现,久而久之,则会出现排斥上幼儿园的现象。

但此类幼儿观察能力强,安静,遵守秩序,善于发现周围的环境和细微的不同,幼儿教师可以运用此特点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的日常布置方面。提高幼儿的自信心。黏液质的孩子和外界的互动性不足,对很多事情都是没有显示出极大的热情,此时,幼儿教师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应该以鼓励为主。
三、探讨教育培养策略
1、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对环境的第一次接触和认识,也是传递爱的载体。和谐的家庭欢喜可以给幼儿一个良好的、轻松的成长环境。无论家庭是几代同堂,家庭的第一关系一定是夫妻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在幼儿的教育中,教育幼儿的思维要统一,爷爷奶奶不可过度参与,父母不可教育理念不一致,这样容易给幼儿造成混乱的判断,也会让幼儿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许多父母将孩子视为家庭的焦点,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似乎很多争论的焦点都是幼儿的教育和引导,会给幼儿带来无形的压力和自我中心主义。
        不要寄予幼儿太高的希望和要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差异性和特点,同时父母也应该有真正高效的陪伴,现在的社会压力,让父母们产生培养焦虑和无助感。一方面,幼儿的多才多艺似乎成了幼儿时期的必备本领,另一方面,父母的工作或者生活压力,很难做到高效的陪伴,常见的现象就是父母玩手机,孩子在游乐场玩耍,而不是一起共同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中。父母要从自身做起,结合幼儿特点,给幼儿健康的成长环境。
2、“鼓励合作型”教育与“正反比”策略相结合
        由于幼儿的自主性弱,有一部分幼儿,总是很难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幼儿教师不可单一的从幼儿活动的参与度多少和语言的表达量而判断幼儿的成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此类幼儿,多以鼓励合作型方式为主,随着参与频率的增减,幼儿会逐步展现出自我。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有老师和小朋友喜欢和自己一起游戏。用微微点头、微笑、鼓励的眼神等让幼儿得到肯定。当幼儿有一点小进步时候,一定要给予鼓励和掌声,引导幼儿在与人交流后的成功而带来的幸福感,发现其成长乐趣,逐步带动幼儿的主动交往。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用幼儿熟悉的玩具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勇敢的表达,参与到活动中,逐步完善性格和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的认知是直观的,我们经常在班级中看到的幼儿争抢玩具等现象,传统的教育是批评和让幼儿不可随意拿别人的玩具,或者不懂分享,在笔者的实践教学和学习中,“正反比”教育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做的是不是正确的。例如:将幼儿在日常中出现的问题,排成一个小视频,让幼儿自己观察谁做的对,如果是我们,应该怎样做?感性和理性的相结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差异性,体会到其他幼儿的感受和乐趣。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交际方式。
        每个幼儿的成长都备受关注,教育的方法在幼儿的差异性方面不断地调整和学习,幼儿教师在知识快速摄取的时代,结合幼儿教育规律和在课堂中发现个性化的现象,根据幼儿的个性化特点,家庭和幼儿教师共同配合,探索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策略。
        [1]钱印霞.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15.
        [2]王青青.家庭关系与大班幼儿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蒲雪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教育探究,2019.5.
        
        作者: 肖景晨,幼儿教育,陕西三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