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周玉霞
[导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周玉霞
        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小学    44180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正如一场演出,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才能吸引观众,一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导入语。精彩、合理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新课导入是指在新课教学之初,教师通过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达到吸引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新课教学中,新课导入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其作用却不容小觑。新课导入既像桥梁,连接新知和旧知,又如序幕,拉开新课教学的高潮;它还像助推剂,推动着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对课文导入方式要潜心研究、精心设计,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一、背景简介导入
        对于所教学课文涉及的社会背景较为久远,意蕴较为含蓄,小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简单地介绍课文相关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读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可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介绍课文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白色恐怖统治,许多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惨遭迫害。这样可使学生对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所了解。如对李大钊同志为什么要烧毁文件等方面的问题,学生有了解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准备,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快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了。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导入时,我们可采用幻灯片、音响、图片、演示、影片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其想象力发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可先让学生观看影片《狼牙山五壮士》,让其身临其境,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气概。又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文的导入,可以在白板上用幻灯片呈现人们迎接英雄灵柩回国时催人泪下的场景,并用语调低沉的导语作为旁白。
        三、音乐激趣导入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朗读激情导入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各种优势,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朗读的兴趣。

如,教学古诗《鹅》一课,教学时,教师一边播放音乐并出示投影片,一边生动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一只大白鹅从远处慢慢地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学生看着听着,深深为画景诗情所激动,不约而同地跟着录音朗读起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外形、颜色、姿态,通过品析“白毛、红掌”浮、拨等词语来感受到美好的形象,古诗在语言上,还给人以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平仄得当,有快有慢,有抑有扬,富于节奏变化的美感,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诗的味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来。 再如《桂林山水》一文,适时适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再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清调、美的旋律发出由衷的称赞。
        五、猜谜激趣导入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采用猜谜的方式来揭题。这样既使小学儿童喜闻乐见,又能高度引起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如教学古诗《鹅》,教师可采用此法:同学们,现在老师拿个谜语给大家猜猜,看谁反应快,最先回答出来。稍后教师用ppt给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褂子脚套红靴子,唱歌伸脖子。”此时此刻,学生听了,个个兴致勃勃,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教师便可以用图片给出谜底,板书课题《鹅》,并导入新课。
        六、图画激兴导入
        在朗读教学中利用幻灯、录像显露出教材中的情感色彩,使画面与课文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感染,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放映小兴安岭全貌幻灯片,让学生看到小兴安岭有着茂密的森林,连绵不断,就象绿色的海洋,这样,一开始,小学安岭的景色整体美“绿”就自然映入学生的眼帘,接着播放录音,学生边看图,边被那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尽情地欣赏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景,体会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和情趣。在指导欣赏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依次投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灯片,学生从中品味四季树木美的特色,多种色彩绿、白、红、黄、黑互相映衬,这色彩传递着作者的情感激发着学生的情趣,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祖国林海美,资源丰富的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七、故事吸引导入
        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对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故事充满了期待。“故事是“小学生的第一大需求”。教师在小学韵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爱听故事的特点,设置课堂故事导入,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一位小学生能够在听故事事顺利的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去。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曹植的《七步诗》时,教师就完全可以根据本诗与故事联系紧密的特点进行课堂导入和学习。教师们可以播放曹丕与曹植兄弟相争的故事动画短片,利用故事导入调动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学生自然乐于去读、去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导入就像主持人的开场白一样,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桥梁。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有效的课堂导入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渗透主题、带入情境,使学生们能够专心听讲,上课收到良好的效果,它就像一个能够激起千层浪的石头,使学生情趣盎然。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文还有教师本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语文成绩。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会越来越丰富。它产生实效与时效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以导入理念为基点,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因时制宜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转移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主体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老师,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钻研新课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就可以为讲解课文创设良好的条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