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何坝职业技术学校 甘肃省陇南市 742100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其形成物理概念,培养其各方面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物理实验 课堂教学 效率
一、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可见没有物理实验,很难达到物理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
1.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重视学生实验,让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知识教师虽然讲了多遍,可还有一些学生对原理的认识有些模糊。物理学中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加强对概念、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方法比较简单,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因而,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动手,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可能会认为霜的形成与冬天雪的形成是一样的。这时可让学生做“人工制霜”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清楚地认识: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人工制霜”的小实验让学生明白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原理,让学生体验因实验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三、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2.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
四、挖掘教学资源,为实验创造条件
物理要想进行实验,主要是依赖仪器进行实施,但有时候受实验资源的限制,而不能正常进行。根据新课标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实验资源,尽可能的自制器材,用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确保物理实验的正常开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废弃饮料瓶来做实验,用它可以来显示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光的折射、大气压的存在、摩擦力、压力作用效果,同时还可以用来制成量筒等。在做光的色散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水盆和镜子来完成。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资源,大大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为我们的物理实验提供了有力地保障。也为学生的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一些探究性实验提供了帮助。总之,我们要用好身边的资源,确保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五、重视物理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把一些讲授课变成学生探究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一开始是很容易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通过用力推桌子,桌子才会运动,停止用力,桌子就静止的活动片面理解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利用长桌子、小斜面、毛巾、玻璃板、刻度尺等实验器材,分组合作,进行下列实验:几次让一个小球在同样高的斜面上自由滑下,分别通过毛巾、木版、玻璃三种水平表面,记下小球在三种水平表面上通过的距离,让学生先讨论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再结合教师的分析引导,学生很容易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