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角度观察中外中学地理教材——以《科学发现者》(第二版)与高中湘教版必修一为例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辛 欣 冯革群
[导读] 在目前中国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地理课程改革也开始在各大省市试点进行
        辛 欣  冯革群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  浙江省宁波市  315211

        摘 要:在目前中国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地理课程改革也开始在各大省市试点进行。地理教材作为学校地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地理教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学原理,并以中美两个版本地理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共同地理教育理念作为教材的评价依据,对中国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和美国《科学发现者 地球科学 地质学、环境与宇宙(第二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科学发现者》(第二版)而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尚有很多方面需要优化,如教学指导语和教学辅助材料形式有待丰富、图像系统的质量有待提高、实践探究活动的综合性也有待加强。地理教材的优化有利于学校地理学科教育的优化,而学校地理学科教学的优化,除了体现在更好的传授地理学科知识以外,还体现在达到超出“应试”目的之外的育人目的。
        关键词:教育;地理教材;比较教育;教育目的
        一、引言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从原始社会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教育,到古代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教育,再到如今现代化的教育,教育的形式一直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变。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地理课程首先在17世纪被西方的学校正式纳为学科课程[1]。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急需协调,而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又与之契合,人们开始重视地理课程[1]。而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地理学科课程则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和发展当中。新中国成立后,地理课程受到重视。1993年,我国地理教材由“一纲一本”变为“一纲多本”,地理课程迎来了新的发展[1]。如今,中国正面临着新一轮教育改革,高考制度改革正在浙江、上海等城市展开。
        地理作为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它所展现的人地协调、生态友好等观念越来越需要被人们所认知、所学习,它与其他中学必学课程共同达成教育目的。但是在对地理教材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很少系统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考虑地理教材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应该达到怎样的育人目的。本文选取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 地球科学 地质学、环境与宇宙(第二版)》(下面简称《科学发现者》)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中国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下面简称必修一)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从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呈现方式中,发掘其对教育理念的展现形式的差异,从而分析我国现行地理教材尚需优化的部分,使地理课程改革趋于完善。
        二、地理教材评价依据
        (一)学生心理发展与地理教材
        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教育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否则只会适得其反[2]。在进行地理教育研究时,学科教学研究也应该与学生学习心理相结合。
        1.观察力的特点
        高中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抓住事物的特点并对相类似的事物进行辨别区分,同时,他们的观察深度也有变化,开始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2]。
        2.记忆力的特点
        识记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从识记方法来讲,意义识记是指学生理解学习材料之后进行自然而言记忆的过程,意义记忆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机械记忆。
        3.思维的发展
        高中生开始能理解一些复杂现象之间的联系,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够逐步地摆脱具体形象与直接经验的限制,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急剧转化[2],能够借助于抽象概念来进行一些合理的抽象思维活动。
        4.学习动机
        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由不同的学习动机引发的学习效果也有差异,一般来说由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能够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但许多中学生对地理课程都缺乏学习兴趣[4],大部分中学生学习地理都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5]。
        综上所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材也应该在一定程度提高对图片观察、识记和综合思维等能力的考察难度。此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评价地理教材时必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二)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标准中教学理念、育人价值和教学目标的最终体现形式。对美国《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6]与我国最新版的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7]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两版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阶段地理的教学理念认知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一定共识:
        第一,注重图表的运用。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左图右书”的教学特点,既符合地理学科教学的要求,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空间视角,有利于学生的直接感知。
        第二,重视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建立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等各种复杂系统之间的联系。
        第三,重视地理实践。地理除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包含有户外考察活动和模拟实验活动等教室之外的学习。
        第四,培养价值观。地理学科所能够传达的各种价值观中,以人地关系的培养为核心,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五,评价机制多样化。在“应试教育”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地理教材也应该传达出多样化评价的态度,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课外知识等方面的培养。
        三、教材对比
        (一)课文系统
        课文系统多用文字来储存和传达信息[8],在这里将课文系统分为教学指导语和教学辅助材料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1.教学指导语
        教学指导语是在教材中具有教学指导功能的语言,在两版地理教材中教学指导语体现为导读语,启发语和结束语。
        (1)导读语,让学生了解地理教材的结构与学习过程
        《走进地理学》作为前言,是湘教版地理系列教材的总导读。作为地理教材的开篇之作,其奠定了地理学人地协调观的基调,学生可以通过《走进地理学》了解地理学,并初步意识到地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

图1 《科学发现者》章导读(左)节导读(中)与湘教版必修一章导读(右)
        《科学发现者》中虽然没有对整本地理教材学习的导入语,但是在每章、节前,都有对本部分内容的提示(如图1)。《科学发现者》各章节中的导读语简洁,无论是章大意还是节主旨,都用一句话清晰的描述主要内容。而“地球科学在你身边”则是把将要学习的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建立联系,虽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认知水平已经达到可以理解抽象概念的程度,但是以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导读可以把枯燥的地理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化,有利于达到激趣的效果。不同教材的章导读语言特色不同。必修一在每一章前都有一段细腻的文字描述对本章内容进行提示,在这段文字叙述中,将常见的地理现象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来,细腻的描述弱化了地理学科的理性,增添美感,串联本章之中将要学习到的自然现象。但相比较之下,必修一的节导读设计略显薄弱。必修一共分为十五节,其中共十一节无导读,即使有导读的四节中,四篇导读采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具有系统性。
        (2)启发语,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
        在必修一中,“思考活动”是教材中专门安排的启发学生思考的承接课文上下文的部分,通常穿插在课文中间,起到完善课程知识内容的作用。《科学发现者》中的启发语有核心问题、读后自查和小问题。其中核心问题在每一节伊始提出,是对本节核心内容的提要,也是对基础内容的总结与提问,指导学生把握本节学习重点。读后自查一般穿插于课文中间,是对每一部分内容的思考与回顾,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意义记忆。小问题则一般在图片的下方,其扩展性和综合性略高,需要学生根据图像和课外资料的获取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观察力及思维能力。
        必修一中的“思考活动”一共有24个,平均每章有6个,每节1-2个。《科学发现者》中读后自查问题共有155个,平均每章5个,小问题共有160个,平均每章5个。再加上每一节前的核心问题,《科学发现者》中的启发语,其形式和数量都广于必修一教材,且不管是核心问题还是读后自查或者是小问题都非常简短,不需要列出一个单独的环节或栏目,几乎与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原理的文字表述融为一体。
        (3)结束语,使学生对每一章节重点内容及时进行回顾和复习
        必修一中没有设置结束语环节。但在《科学发现者》中,每一节最后的“本节回顾”都会对本节重点知识内容进行“要点梳理”,每一章章尾的“复习指南”都会将本章中各个小节的关键术语、节主旨与要点梳理进行回顾总结。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教学辅助材料
        在此,将教材中的教学辅助材料分为课内教学辅助材料和课外教学辅助材料,课内教学辅助材料是指出现在教材正文部分的辅助材料,课外教学辅助材料是指在两版教材中出现在其他部分起到额外拓展作用的辅助材料。
        (1)课内教学辅助材料
        必修一的教学辅助材料是“阅读”,其内容常与地理知识相关,还有些阅读材料是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给出实际案例。虽然阅读补充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但必修一中的阅读仍然以地理知识的补充为主,不能起到激趣的作用,且对于案例的补充存在数据较老的现象,如在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对洪涝灾害的的补充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对于现在的地理教学,其案例和数据年代就有些久远。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时效性上,《科学发现者》值得我国教材借鉴。
        《科学发现者》中的阅读材料位于每一章章尾,其阅读材料分别有“探险现场”、“地球科学与技术”、“地球科学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社会”共四类,是与地理学习密切相关的补充材料。如“探险现场”纽约中央公园的地质情况,介绍了纽约中央公园中典型建筑的岩石类型,启发学生在城市里也可以发现典型的岩石,并要求学生研究更多关于建筑材料的不同岩石类型。于学生而言,从地理学视角看生活中常见的公园,具有趣味性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将地理视角带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对于公园地质情况的介绍相对而言时效性较长,不需要常常更新数据。
        在《科学发现者》中的课内教学辅助材料除章尾的阅读材料之外,还有穿插于课文中间的配图文字和地理相关职业介绍。地理相关职业介绍在各个部分均有分布,配图文字则分布在图像旁边,是对地理现象的解释也是案例补充。其语言简练,既辅助学生理解,也增添趣味性。
        (2)课外教学辅助材料
        必修一在每一章章尾设计有“双语学习”板块,呈现一段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英文阅读材料。而附录材料仅为英汉地理词汇对照表,形式单一。《科学发现者》的附录以“学习资源”的形式呈现,包含丰富广泛的学习内容,如数学计算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室安全守则、世界地形图和元素周期表等,既是对学生学习教材内地理知识的辅助,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课外延伸。

图2 《科学发现者》(第二版)中学习卡的使用
        除了学习资源,《科学发现者》还有比较特殊的教学辅助材料,即学习卡片(如图2)。在教材正式章节开始之前就详细的介绍了12种学习卡制作指南,在每一章开始之前,都会让学生根据提示将本章的某个知识点按学习卡来进行整理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并不大,却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式可以起到一定指引作用。
        (二)图像系统
        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可以分为地图、景观图像、示意图、统计图、实物图和卫星遥感影像[8] (如图3)。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其图像系统中的最主要的图像类型都是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像。景观图片既是对现实景观的直观呈现,也是对地理理论信息的示意。地理示意图包含了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教学方法示意图,在教材中广泛应用该类型图像有助于对地理知识原理的清晰呈现,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图3 两版教材图像分类饼状图
        
        图4 两版教材图像数量对比图
        必修一图像系统中的地图占比多于《科学发现者》。地图能够呈现重要地名、数字以及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及彼此之间的空间联系[8],是传统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图像类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视角的基本手段之一。《科学发现者》中统计图、实物图和卫星遥感影像的呈现占比则多于必修一。地理统计图可以将地理数字形象化,概括度更高,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地理实物图则可以呈现一些学生不易亲眼见到的实物,让学生对一些事物有具像的认识;卫星遥感影像的呈现则是顺应地理科学的发展。大面积观测、时空对比、丰富信息量,是遥感图像独有的优势,也是对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体现,在高中教材中涉及一定卫星遥感图像有利于对学生地理专业能力的培养。
        《科学发现者》中所包含的图像数量远超于必修一(如图4)。地理教材中图像数量的多少不能成为图像系统先进与否的唯一评价标准,图像质量高低也是图像系统的评判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两版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中,无论是比重还是呈现内容来看,地理知识原理示意图都是较为相近的,然而即使对于相同地理知识原理示意图两本教材也有不同的图像呈现特点。以岩石转化示意图为例(如图5),二者都运用了色彩、箭头、文字等元素,但对于高中生而言,色彩对感知的影响逐步弱化,与此同时图像的内含逻辑对知觉的影响则会逐步提升。虽然必修一图2-7对岩石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变化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但相比较之下《科学发现者》图6-23则颜色鲜明、简洁大方,更清晰的展示了岩石转化规律,便于学生对岩石转化规律的理解和进行意义记忆。

图5 两版教材中的“岩石转化示意图”,左为《科学发现者》,右为湘教版
        (三)实践系统
        实践系统也是地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传达重要地理教学信息,既能完成地理知识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9]。
        必修一中的实践探究活动分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两类,其中“实践活动”多以实践任务为主,分为室外实践和室内模拟实验两种类型,“探究活动”则多为学生要求计算、写作、交流、观察、收集资料、阅读理解、图表应用等。《科学发现者》中的实验有“起步实验”、“迷你实验”、“技能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地学实验”五种。
        必修一中的探究实践活动步骤简单、规模偏小,与《科学发现者》中的“起步实验”和“迷你实验”相类似。以具体实验为例,必修一中的实践活动“岩石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简单的说明了实践内容与步骤,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课内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实现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实践具体步骤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模糊。而《科学发现者》起步实验“矿物都有哪些形状”对于实验步骤表达更清晰明确,可操作性更高,更具有系统性,实验步骤层层递进,提出明确的思考要求,除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与对比,还让学生自己推测导致差异的原因,虽然增加了难度,却也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
        《科学发现者》中的“技能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和“地学实验”都是湘教版《地理》教材中缺失的内容。“技能实验”和“数据分析实验”专门帮助学生学习解读图表、绘制图表、解读数据和进行相关计算,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另外教材中对实验给出的数据也都做出了数据来源的说明,教材编写严谨的态度是对学生价值观最好的教育“地学实验”的综合性较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使得他们可以接触稍微复杂一点的综合性实验,这也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和认知的进一步发展。从地理学科教育的角度而言,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地理思维,是高中地理教育的最终目标,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人也是教育目的之一。
        四、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科学发现者》中具有以下值得我国地理教材编写借鉴的地方:
        第一,无论是教学指导语还是教材中的教学辅助材料,《科学发现者》的形式都更加丰富,使地理教材更加活泼更具趣味性,能起到激趣的作用达到更好的地理学习效果。
        第二,无论是从图像的类型还是图像的质量来看,《科学发现者》都优于湘教版地理教材,我国地理教材中图像的类型还可以继续丰富,尤其是增加遥感卫星影像的运用。
        第三,《科学发现者》中的每一个实验都设计了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分析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国针对综合地理实践系统的设计还有待提升。
        地理教材的优化有利于学校地理学科教育的优化,而学校地理学科教学的优化,除了体现在更好的传授地理学科知识以外,还体现在达到超出“应试”目的之外的育人目的:
        第一,通过地理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图像运用能力。由于地理课程自身的特点,无论是在地理教材中还是在教师上课过程中,地图和图表的使用贯穿于地理的“教与学”,学生获得的图表运用能力有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第二,通过地理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地理学科体系具有综合性,既有属于文科的部分也有属于理科的部分,无论是哪一部分,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得都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调查等活动来完成,这既是完成地理知识教学的手段也是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三,通过地理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和表达。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备课时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探究和实验,也有学生通过同学之间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在这一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与精准表达。
        第四,通过地理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体系。虽然两国对于地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带有各自不同的主张,但在地理教育中往往会蕴含各自教育体系中价值观的引导,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不仅需要体现在教材之中,还需要体现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
        第五,通过地理学科教育能够培养好奇心。地理学本身就包罗万象,知识体系很广泛,又与其他学科有交集,如《科学发现者》(第二版)就包含有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介绍。在地理教学中,往往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出发,不断拓展扩充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这就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发散思维,并在教师的指引下保持好奇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53
        [2]赵俊峰.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66
        [3]张潮.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7
        [4]褚亚平,林培英,王肇和.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05-206.
        [5]伦志珍.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
        [6]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EB/OL] http://www.ncge.org/geo-graphy-for-life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8]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78-180
        [9]褚亚平,林培英,郑亚非.析现代学校地理教材构成的三系统[J].课程.教材.教法,1984(05):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