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视觉艺术课程《达·芬奇密码》课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吴静
[导读] 从教27年以来,一直在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吴静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课程概况]从教27年以来,一直在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儿童美术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就此而言儿童学习美术不是目的,而是用来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从艺术的设计元素来看有Line(线条)、Shape(形状)、Form(形式)、Colour(颜色)、Value(价值)、Texure(纹理)、Space(空间)。对于儿童的视觉造型反应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形和色两方面着手进行,从二位空间知觉阶段向三维立体空间发展。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断用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他们进行艺术启迪。问题导向学习(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如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在欧美,对于PBL这个词汇的界定都众说纷纭。在校本视觉艺术课程实施中教师采用了沃尔顿(Walton)的教学观点,即将学习者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给他们一个学习任务与挑战,并提供其资源的一种学习方法。实践证明PBL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敢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艺术创新的开拓精神,对于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未来领袖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教学案例《达·芬奇密码》对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实施途径作进一步阐述。
一、问题引导,构建属于自己完备的知识。
        卢浮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美术老师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带领学生领略了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其中著名的油画《蒙娜丽莎》就摆放在神圣的殿堂内。学生听老师讲“蒙娜丽莎”的故事,无不为艺术家达·芬奇精湛的艺术才华点赞。学生只知道达·芬奇是个著名的画家,而对他其他领域的成就知之甚少。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将25位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分别对达·芬奇在绘画、建筑、数学、发明、力学五项领域中的成就实施分组查找资料,带着5个W和1个H思考,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how(怎么样)。学生接到任务后利用课余时间集结小伙伴,由组长分配任务,队员分头查找资料,再汇总讨论,最终将研究成果以小报形式呈现。在此活动中,学生会有质疑的声音,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个选项,帮助学生继续完成研究,让学生的知识不是一知半解,而是稳固扎实,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旷世奇才。
        从整个活动中研究者发现,学生对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报以浓厚的兴趣,通过分工合作、知识分享来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抽取有用信息,重新构建属于自己完备的知识。活动中学生自信了、阳光了,因为所有的收获来之不易,还能得到大家的赞赏,无疑“我要学比要我学”更有意义。
二、学科交叉,跨越传统的单一学科模式。
        在《达·芬奇密码》单元课程中,我们又重回到500多年前,与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卓越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通才、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师达·芬奇“对话”,从飞行器、水利设备、武器、建筑、机械装置和机器人六个重大领域深入了解。学生对达·芬奇发明创造非常感兴趣,在几千幅设计手稿中感受到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本领,从手记中追寻大师的思维与不屈不挠的探究精神:他对空气气流与鸟类飞行研究发明了飞行器,对物理学的研究发明了船,对几何学与控制空间结构研究设计了教堂,对重量与运动之间的研究发明了机械装置,对机械学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研究发明了机器武士等等。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学生自愿分成10个小组,对达·芬奇一些有趣的设计模型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滑翔翼、坦克、皮划艇、投石车、杠杆起重机、滚珠定时器、时钟、飞行时钟、自我推进购物车、拱桥模型。
        10份研究报告阐述了10种不同的科学探索活动,学生通过拼搭模型了解设计原理与科学道理,通过写生运用点线面呈现模型不一样的美感,通过合作学习寻找问题答案,通过研究报告提高写作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给予了很多帮助,充当教练、支撑、引导学习的答疑解惑者,多学科的交叉学习,让学生在共同目标下承担不同的角色,成为学习者的重要资源与依靠,培养了学生多方面技能与协作技巧。
三、形式多样,分享报告的搜集完成过程。
        一份实验报告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份作业,但更多的是融合自己的发现与创造,所以变得更珍惜、更愿意与他人分享她们的快乐。项目为导向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小组活动地点有学校、咖啡馆、KFC、图书馆、住宅公寓等,通过百度搜索、查阅资料、询问老师、家长协助等手段完成各自选择的报告内容。
        在对达·芬奇五项研究领域五个小组分别开展各自的研究,为了让其他同学了解各自的研究成果,学生们在组内进行项目成果汇报,充分发挥每位队员的优势,能歌善舞的表演小品、能说会道的中英文解说,善于写作的编写剧本,善于绘画的设计版面。有的把自己打扮起来表演,有的有模有样拿起话筒做起主持人,有的设立了抢答环节,参与的小伙伴还有精美礼物。通过你问我答,让不同组内的学生发表看法与意见。与此同时,我们邀请中学组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老师做现场嘉宾,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对话交流、点评打分,学生在获得被认可的同时对她们的部分知识进行修正。快乐的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多种智能的培养,活动证明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只要你去努力实践,一定会有收获。
四、共同合作,呈现完美的艺术创作过程。
        在《达·芬奇密码》单元,我们一起对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进行了美术研究创作活动。欣赏了解《最后的晚餐》并不是一幅存放在博物馆里的画,而是覆盖了意大利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拉齐修道院餐厅的一面墙的一幅壁画,几经战乱几次修复得以最终呈现。画中描绘了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的故事,为什么叫《最后的晚餐》?带着问题学生思考,观察画中每个人的动作表情,分析研究谁是出卖耶稣的门徒。从美术的角度出发,一起对整幅画的构图与色彩做了简单介绍,而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耶稣的一句:“你们中间将有人出卖我。”肃穆的耶稣、“隐退”的犹大及门徒们各种猜疑、避嫌的表情刻画的栩栩如生。学生们看了以后就有一个想法,如何将经典作品用立体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了全班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分组讨论,发挥特长,最终找到解决方案。人物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桌子用纸艺造型,凳子用纸浆鸡蛋盒,桌上的食物用迷你摆件,桌布用废旧布料,得到一致认可后大家就分头行动起来。25位学生每人画了一位画中人物,眼神、表情、动作栩栩如生,因有重复的人物绘画作品,因此采用了人物重叠效果的拼摆,构成了整个作品比较滑稽富有童趣的画面感。学生和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让本次学习活动变得有趣、创造变得生动,生活变得丰富。在全校戏剧节展中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从《达·芬奇密码》课例来看,家长、学生、教师都是有所收获的。家长认为这种研究形式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拉近了亲子关系;学生认为这样的艺术课更生动活泼,自己发现习得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教师认为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构建完整知识意义重大。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让学生围绕问题和将要执行的项目开展活动,从复杂的情况分析中找到有用的知识,这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学生在环境保护、科学知识、艺术创作、人际交往等活动中锻炼成长,让知识的习得不再是灌输式的,让艺术的创作不再是模仿式的。
        PBL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如何运用并将其实施好,关键看问题的提出,学生是否有问题解决的能力及创造性思考,是否为学生创造更大的个人发展与创新空间,学生碰到问题教师如何解决提出有效实施方案。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让好习惯陪伴学生一生,一起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