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铺中学小学
摘要:近年来小学生因心里问题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极端个案鲜有发生,通过体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校体育教育,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活动;心理健康
用分数轮成败,用分数论“英雄”成为了学校和家长衡量好学生与差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成了唯一标准。随意压缩小学生课余活动时间用于文化课程学习,忽略了儿童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导至出现很多“问题学生”。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问题查出率高达15%一20%,这些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各方面的。目前城市小学普遍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大多数乡村学校都没有这方面的教学。这就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各个学科中加强渗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正是塑造健康人格的窗口期,如果不能抓住这一重要时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将严重地阻碍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生命在于运动,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体育运动。从发展心里学的角度看,它是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质增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将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机结合。
1、调查研究、寻找不良现象的根源
因不同的社会因素、家庭环境、教育训练等诸多差异导致个体的发展千差万别,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个体的不良取向诸如自私、任性、暴躁、依赖、孤僻、自卑、神经质等,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尚且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其不同的阶段发展速度不相同,再加上意志、思维等发展的局限性,往往会使得消极的自我一时占了上风,表现出较多的消极性,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与助,就会出现不良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需要主动引导学生正视并接纳全部的自我,克服消极心里,塑造健康人格。
2、营造环境,促进良好心理健康教育
2.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小学生开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施教者要有健康良好的心里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教”和“育””的有机结合,教文化知识育健全心智,教师心里素质不达标,“育”就无从谈起。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始终保持自己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学校也要教师不断提供学习的机会,使每一位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大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并善于把识别控制、调节情绪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都有良好的情绪。同时还从学校的角度关心每个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让老师努力成为学生们们的良师益友。
2.2区分年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广泛,不同年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教育培养目标也会不同。体育活动中我们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对学生加以培养。比如:低年级学生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通过正面疏导,使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克服自卑心的教育;高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同情责任心、自强心等,同时,要做好各的街接,使学生的心态逐步平稳地进地向健康的方面发展。
2.3钻研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教材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小学体育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体育教师应在备好课的同时,要力求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价值的知识内容,教育內容中比如是否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進行正确引导;是否找准教学设计与学生心理的对应点",点拔给学生,活动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又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通过讲授、谈话演示讨论和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录象、光盘等 教学生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的知识,让学生懂得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良好的心境,就可以认为是心理健康的更重要,明确体育是将心智和躯体统起来的最有效、最容易调控的教育方法,体育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所以,只要广大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渗透,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3.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反映,一个人要与他所生活的环境适应,对自身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而体育活动恰恰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当估计。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大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査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例如在广播操的教学学习中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观察,互相指出缺点、错误,因地制宜地让学生做自我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动作练习的正误,练习达标合格的好坏,及时应用所学的知识、动作的成效等做出自我评估。此后教师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对自我有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努力程度,激发学习动机,增进学习效率;同时又能使学生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虚心接受,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一个思维定式:有错误就改。于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2协调发展良性人际关系
体育活动对人的竞争意识培养几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体育活动和竞争有相同的存在价值。协作精神和能力更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曾经耳熟能详的“集团教学",主要价值就是让学生在集体成员间互动过程中体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义,体验到作为个体的人在集体中价值,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小学生在伴随着自我独立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安感、孤独感和急燥感等人格不完善和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加上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等情绪特点,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常常出现心理障碍,产生不少困扰,利用体育活动让学生都知道要达到共同的目标必须团结协作,以大局为重,这样可以在体活动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配合的条件下去完成任务,把个人的大器融于集体的成功之中,从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在开展足球或篮球的教学比赛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活动中的价直,懂得尊重别人,体会每名队员在集体中的地位都是重要,除了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外,还必须相互配合,团结一致,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总结
综上所述,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应利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合理安排体育活动从而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健康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对小学其它各科教育教学产生良好影响,给学学其它各科教育教学产生良好影响,给学校素质教育带来巨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3、《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4、《体育教学》2002第5期
5、《体育教学》2003第1期
6、中国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