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麦华清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对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塑造
        麦华清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邹圩中学  广西   南宁      530407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对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塑造,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感知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在很多农村地域,由于地域环境比较闭塞,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认知观念比较滞后、教学方法不够科学,以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对于学生认知发展与自我实现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而且,面对比较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生态,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比较低下,夙愿不够迫切,以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切实提升。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地域实际、学生特性、教学内容为参考,开展研究分析,积极探寻有助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科学路径与多元措施,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使学生在探究、感知、实践中领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涵,在属于自己的认知空间内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探索
        与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一些农村地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依然存在很多显著问题。尤其是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与应试教育弊端的束缚,导致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时,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与内容的识记,并未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来构建教学生态、规划教学安排、落实教学指导,以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面对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夙愿满足也成了空谈。殊不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关联,乃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走出认知困境最佳选择。这使得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提升教学实效性、彰显课堂生命力、调动学生自主性的科学措施与有效途径。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服务于学生认知发展,更好作用于教学效能提升。另外,教师在落实教学指导上,也应该以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为参考,在教学定位上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在教学实践中不迷信权威、唯书至上;在教学安排上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以全新视觉、高点站位、有效措施促进农村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为推到学生思想认识蜕变、确保教学效率增强而提供助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拓宽教学路径,激活学生自主意识
        面对农村地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诸多困境与挑战,教师应该从切实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充分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入手,加强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与研究,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开展拓宽路径。一是多吸纳借鉴新方法。通过培训调研、观摩学习等方式,不断丰富自身认知能力、拓宽自身认知视域,在教学站位与育人导向上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性、知识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为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升而奠定基础。二是多开发借用新工具。将多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入课堂,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空洞的知识借助更为直观、形象、具体的图画、视频、动漫、微课等灵活呈现,以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领学生在多元、丰富、鲜活的认知刺激下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自身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例如,在开展《关爱他人》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短视频的方式引出有关“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并组织学生结合广告内容讨论:公交车上乘客纷纷为老人让座;马路边行人纷纷搀扶老人过马路;公园中诱人纷纷和老人致意问好这些行为有哪些重要意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关爱老人?使学生在探究思考中认识新时代“关爱”的新内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融合时事政治,提升教学效能,增强学生认知能力
        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紧密关联,是改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彻底摆脱长时间单一性理论讲授的误区,多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政治、热点事件、焦点议题等,并组织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国内实际联系起来开展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同时,由于很多时事新闻、热点事件均来自现实生活,可以使一些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直观、具体,为促使学生实现认知迁移与能力提升而提供更多帮助。例如,在开展《关心国家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两会”“十九大”等作为引领,通过分享两会精神、宣讲十九大报告等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看新闻、聆听报告中了解其中的蕴含的国家发展目标和规划,让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又如,在开展“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央视3.15晚会的报道内容作为素材,组织学生探究农村食品安全等焦点议题,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三、整合各类资源,筛选丰富素材,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涉及的知识、内容等比较丰富,如果仅仅单靠教材与课堂,势必难以对学生思想认识提升与核心素养塑造带来帮助。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各类资源、素材的搜集与开掘,并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多元视角了解社会现象、丰富知识储备、树立正确观念、提升思想品质。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自学活动,由学生自主搜集一些有关中外身残志坚、坚韧不拔、让生命之花绽放出光彩的名人事迹,并在课堂分享交流。同时,对于学生所搜集的一些典型事迹、案例、素材等,在教室内设置专门视窗,让学生以图画、名人名言、故事介绍等方式予以展览,以营造出更为鲜活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蕴含于伟大人物身上的宝贵品质,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自身核心素养。
        四、结论
        总之,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多种多样,路径多元丰富,只有教师以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为基础,加强探索研究,定会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感知、思考交流中更好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同时,面对农村地域实际情况与不利因素的束缚,教师更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定位,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看待问题,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性的多元性、实效性、针对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认知空间内塑造核心素养,构建意识形态,增强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薛亚玲.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1):8-9.
        [2]牛平德.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19):138.
        [3]殷延祥.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9):3-4.
        [4]周命石.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