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杨东
[导读]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小学作为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最为基础的阶段
        杨东
        黔江区蓬东乡中心小学校  
        摘要: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小学作为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最为基础的阶段,对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把其培育成为新一代高道德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易重结果轻过程
        课程的开展一定是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匹配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安排教学环节,促成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双重实现。但如果缺乏有效教学策略,一味只关心考试结果,则难以实现有效教学。部分教师只是采取“独角戏”式教学方式,尝试过一些灵活教学方式后效果不佳,便不再尝试,直接用讲述代替所有形式成为唯一教学策略。即使是提问,一定是教师在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经过特定的设计和策划,在特定的环节将问题抛出,问题设计一定是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能升华授课内容,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环节。如果一节课教师询问的问题都是“对不对”“是不是”这种无需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那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失败的。
1.2思想性不足
        教学内容思想性不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有着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看似内容很泛化,但实质上是实践经验的精华总结,是对理论的高度凝练。不是教材内容泛化,是任课教师没有把握深刻要义,没有进行足够的教材剖析和解读,教材内容只是骨骼,需要教师去充实血肉,教材内容只是散落的珍珠,而教师自己的课程逻辑体系才是将珍珠穿起的线,散落的珍珠价值并不高,但是有线穿起的珍珠便是价值连城的项链。教师依托教材内容的自我吸收消化,自我体系完善,自我充实拓展便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变成内容有广度,理论有深度,思想有高度的精品课程。
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传递民族团结内容
        一方面,教师要妥善处理教科书中各个层面的民族团结内容,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传递民族团结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除讲授法,教师还可以运用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参观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民族团结内容,并能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与其他民族同学平等友好地相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组织格各种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民族团结知识,增进学生的活动经验。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鼓励各民族同学积极交往,引导各民族学生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友好相处。


2.2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应大力加强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如对任课教师开展关于法治知识的专题讲座、专业培训会。通过培训学习,能够提高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控能力、提高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一提高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观察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资讯,在生活中搜集有关《道德与法治》中法治知识的案例、素材。经过整理和分析,灵活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既能做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也是理论知识的拓展与补充,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二是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理论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网络等形式,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理论,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三是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需要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教师的课堂导入阶段,可以播放相关音频或热点新闻,设定具体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四是教师可利用“一师一优课”等国家教育资源平台,通过观摩学习一些优秀专家、教师的教学实录,学习优秀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以此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2.3掌握有效教学策略,促使理论性趣味性
        善于创建教学情境。教师要在教学中尝试增加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体验,教师应努力创制贴合真实生活经验的教学环节。同时,要分辨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融入情景体验中,体验和感受社会和生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环境熏陶均呈现较大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渴望自我观点和认知得到许可。思想在碰撞中才能更好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每节课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淡化和解决疑虑,最终可达到柳暗花明之效。激励学生敢于说出自我的观点,表达自我,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但需明确要及时提示、点拨,以达到高效之果。
        丰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指向性去确定教学活动类别,亦可以拓宽思路,自行匹配突破性尝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切身参与,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获得一手感受认知;可以通过辩论,让学生们对争议性话题各抒己见,在各种观点的阐述中使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完善思考;可以通过分组研讨,小组内部合作交流,既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又可以培养学生协调合作能力;可以模拟活动,例如模拟法庭、模拟身份等,以第三方的视角和亲身体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别非常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灵活选择,立争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模式,促使理论性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庆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05):77.
        [2].方丽敏.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两个建议[J].人民教育,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