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姜 涛
[导读] 随着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全面素质教育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姜 涛
        鸡西市第九中学,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随着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全面素质教育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要求也更加严厉,丰富的文化知识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他们还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以及强健的体魄,更要培养的就是有关于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问题,和青少年在校学习以及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措施
1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1.1 人的整体素质
        人的整体素质是由自然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素质三个部分所构成的,然而这三个素质中,在学生的生活方面,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整体和全面素质水平的关键。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影响。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在身心方面的发展,社会素质更是需要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支持。高水平的社会素质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如果想培养成一个情感素养比较高和道德素质比较好的人,就需要获得高水平的知识技能,这些变化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1.2 德育范畴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无疑也是属于德育教育范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综合教育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包括素质和思想品德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等。心理素质与其他几种素质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区别。在过去几年的教育方式里,老师常常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是思想方面,或者是道德方面素质的问题,用非常单纯的思想教育来教育学生,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素质的培养,给学生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效应。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三个素质的基础,而且也是三个素质教育方面的核心。抓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可以为其他几种素质的形成与学生心理发展奠定相当好的基础。同时,如果一个学生在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的素质以心理为基础形成之后,再将这几种素质转化为心理素质。这样,这几种素质的教育过程才会更加坚固稳定。
1.3 培养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当学生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的参与,在教师课堂中,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才会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教学方法主要是注重学生在非智力方面培养,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良好的掌握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那么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就能够在学校得到良好培养。另外,心理活动也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方法与模式主要的注重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培养。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是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的,那么在各方面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逆反心理
        中学生存在逆反心理已经在社会中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父母、老师的言论对其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弱。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学生处于对世界认知的初级阶段,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即使父母告知其某些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他们还是“一意孤行”,认为父母的言论已经过时,还会产生故意与父母相对抗的想法,这就是其逆反心理的体现。逆反心理使得父母在子女心中的权威降低,在这种错误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中学生会产生叛逆行为,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中学生对学习也会产生排斥的情绪,不利于其成绩的提高。
2.2 存在攀比心理和从众行为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属于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中学生一天较多的时间都是与班级里的同学相处,封闭教室成为攀比心理产生的温床,一旦有不良风气出现,很容易在班级中扩散。为了与学生们产生共同的聊天话题、更融入群体之中,一些学生会盲目跟风,产生从众行为。攀比心理和从众行为对中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不仅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3 中学阶段班主任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结合家庭教育,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父母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小学生心理不健康。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生活差异巨大,农村家庭的父母学历相对较低,文化程度普遍低于城市父母,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常常使用“土方法”,“棍棒底下出人才”,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障碍。而且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相对与城市学生更容易有极端性格的产生:过渡自卑或过渡自傲。因此,教师不应只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也应了解学生的家庭及父母。同学生的家长开展联合教育活动,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尽快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要求父母不要过分贬低孩子,也不要过渡夸赞孩子,理性但有带有积极性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过做出评价,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3.2 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营造健康的班级风气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班会等形式加强班内班风建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班级中形成互相帮助、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营造健康的班级氛围。除了开展班会以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叛逆行为、攀比行为等以小品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第三者的角度更加客观地了解到自身行为的不足,之后班主任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出学生日常行为存在的缺陷,同时给出解决办法,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诲,改善自身行为,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组建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学习共同体
        不论是组织统一学习,还是外聘专家,都是依靠校外力量,学习频率及连续性均无法保障。故建议充分发挥学校心理教师及班主任的自主性,搭建学习共同体,结合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需求,借助心理教师已有的知识体系,定期与班主任共同探讨与交流,不断丰富班主任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班主任心理教育的专业素养。为了让这种学习系统化、专业化,各学校应组织人员开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鼓励班主任撰写校园教育故事及反思,形成班主任特色课程与教研,为持续促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营造氛围、创设机会、提供平台。
4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阶段班主任教师群体在参与开展日常化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完成的基本任务,中学班主任教师积极制定和运用适当策略,做好针对中学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能够帮助和支持中学阶段在校学生,选择并且运用适当方法解决处理好其在参与日常化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遭遇的各类问题,为其实现自身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参考文献:
        [1]塔丽婷.中学生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28-31.
        [2]周芹.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06.
        [3]魏力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