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雯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2
摘要: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游戏——兴趣——创新 游戏——兴趣——创新
正文: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而人的情绪感情促进或阻止人的认识过程。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认识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思维敏捷,反应积极。因此在教学当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思维,创新学习。
游戏——兴趣——创新
小学生天性爱玩,喜欢做游戏。利用其心理特征,多做游戏,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有迷惑、好奇、疑问而引起的。上课时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小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带有创新思维问题环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在教学《磁铁游戏》一课时,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激发兴趣,让学生自行感知磁铁的性质。一开课我设计“小鸭子游泳”游戏,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认真看,有的高兴的拍起小手,有的“哇噻,真好玩!”站了起来。此时,他们才开始奇怪、思考。
有些学生玩过磁铁,很快就猜到老师是用磁铁在盒子里而使小鸭子游来游去,这时学生也有了做一做的兴趣,我紧接着问:“利用磁铁你会做那些游戏?请试试。”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想出很多游戏的方法,隔着杯子,书,桌子,文具盒等物体都能吸铁。通过学生游戏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抓住这个时机,因势利导的提问:“利用磁铁的性质你能设计一种玩具吗?”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再一次被激活。
探究——兴趣——创新
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兴趣和求知欲的这个前提下,学生才可能转化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而这种自行探究的过程,兴趣和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任务就是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以及为此提供物质的和人文的条件。
如我在教学《蚂蚁》一课时,先给学生们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可以同小组同学拿放大镜观察蚂蚁外形特征,也可以下座位到其他小组观察别小组带来的蚂蚁,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对是错,教师不加可否,不表态,只做少量的启发,对学生每一“新的”“大的”发现,我故作惊奇,用特殊的语言如“真有趣”,“我还没发现”,“你真了不起”,既鼓励,激发兴趣,又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学生从这节课所获得的以及想要了解的都远远超出教材内容要求范围。比如,学生观察到蚂蚁有两颗“大牙”(蚂蚁口器),怎样吃东西?吃什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研究热情,我建议同学们回家在玻璃瓶中养几只蚂蚁,在里边放几种不同食物,观察一下。几天后,黄欢同学跑来告诉我,他发现蚂蚁喜欢吃糖(甜食物),并提出新的问题,他发现几只蚂蚁爱打架,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他认真“研究”的样子,谁又能说小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问题,不是一种创新呢?这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萌发,沿着这条路走下来,谁又能肯定这不就是未来一代的创新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