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初中新生因适应不良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芮雪
[导读] 本文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一例因初中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引发的焦虑、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人际交往不适、睡眠质量差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芮雪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一例因初中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引发的焦虑、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人际交往不适、睡眠质量差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有所认识,经过三次咨询,基本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促进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
        关键词:初中新生、适应不良、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何某,男,汉族,13岁,初一学生。
        2.个人成长史:
        何某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是家中独子,父亲是军人,母亲为工厂工人。由于父亲在部队工作,5岁前都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没有上过幼儿园。父母对他非常宠爱甚至溺爱,对他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上小学的时候由于个子不高经常受到其他同学嘲笑与欺负。由于他胆小,内向,不善表达直到10岁在父母陪伴下都不敢买雪糕。
        从小学升到初中后,新学期开学前学校组织新生参加军训,因第一次离开父母,非常想家,第二天身体不适未能参加军训。一个月前,自认为语文很好的何某因没能回答上老师提出的一个简单问题而受到同桌耻笑,当时心理非常难受。有时晚上作恶梦,梦境被老师批评。
        3.精神状态:班主任陪同前来,衣着得体,表情心神不定,行动迟缓,入坐后不停转移目光。
        4.身体状况:此前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目前身体健康。
        5.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62分即中度焦虑;SDS标准分:59分即轻度抑郁。
        
        二、来访者主诉
        近半个月害怕老师提问,无法接纳新同学。
        
        三、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由班主任陪同前来咨询,穿着校服,里面的衣服时尚。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低沉且不够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四、评估与诊断分析
        1.诊断结论:一般心理问题。
        2.评估依据:有一定有助意愿, SAS评定为中度焦虑,SDS评定为轻度抑郁,问题持续时间半个月,与现实密切相关,没有产生泛化,整个心理状态属于正常范围。
        3.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新升初中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痛苦程度轻微,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情绪与行为没有泛化,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五、原因分析
        1.生物性原因:求助者13岁,已进入青春期。没有器质性病变,无疾病史。
        2.社会性原因:
        1)在成长过程中,童年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父亲陪伴。
        2)上小学时由于个子不高受到同学欺负。
        3)从小学升入初中受同学嘲笑。
        3.心理性原因:
        1)个性因素:胆小、内向,敏感,自卑,不善交往。
        2)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小学就被同学嘲笑、欺负。
        3)错误观念:认为老师都处处针对自己,不喜欢他,同学也不会接纳他并和他成为好朋友
        4)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与同学相处不好,被焦虑情绪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六、咨询目标制定
        近期目标:缓解焦虑情绪,改变非理性认知中的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改善与老师、同学的人际交往,提高听课效率,改善睡眠。
        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合理认知的人格成长,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咨询问题,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贯穿“人本主义”理论的思想。
        1)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咨询,以求助者为中心,进行“平等,自由地”交流。咨询中咨询师要对求助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创设一种“温暖”、“真诚”、“热情”、“尊重”的气氛,来实现求助者最大潜能的发挥。
        每周咨询一次,每次50分钟,在校给学生咨询免费。
        
        八、咨询实施过程
        1.诊断阶段:
        1)时间:2020年10月26日
        2)目的:主要是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立主要问题,探寻咨询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3)主要技术:
        运用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开放性、具体化技术。
        心理测验: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反馈测验结果,并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2.咨询阶段:
        1)时间:2020年11月2日
        2)目的:让求助者认识到过分概况的非理性认识,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3)主要技术:具体化技术,面质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5)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去认真填写RET自助表。
        3.巩固阶段:
        1)时间:2020年11月9日
        2)目的:检查家庭作业,总结巩固合理信念,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述:和同学在一起有话说,也不害怕和老师交流,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睡眠质量较好。
        2.他人评估:班主任肯定了求助者精神状态的转变、学习成绩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相处融洽。
        3.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基本缓解了焦虑情绪,学习状态和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自我认知趋于合理,基本达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
        4.测验结果:SAS:51分(轻度焦虑)、SDS:48分,较咨询前有了一定好转。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1.
        (2)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民族出版社,2005.
        (3)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民族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