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璐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小学附属幼儿园 226000
摘要: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把握幼儿成长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利用美术绘画教育,引导幼儿建立完善的认知,使儿童得到健康的成长及发展。儿童绘画教学要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为儿童提供幻想空间。本文就如何做好儿童绘画心理建设问题展开了研究和分析,抓住儿童绘画心理,对儿童进行有效地绘画引导,以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及质量,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绘画;心理解读
前言:学前教育做好儿童绘画心理解读,要注重遵循儿童成长发展规律,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把握,针对性的做好儿童绘画教育引导,促进儿童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在开展绘画心理解读时,要发挥儿童自身的创造能力,引导幼儿感受和感知世界。因此,如何做好儿童绘画心理解读,对于学前教育工作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幼师必学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使幼儿教育的效果及质量得到针对性的提升。通过联系儿童绘画心理做好绘画教学,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及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儿童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
幼儿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及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绘画教学,目的在于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要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做好把握,关注于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真诚地对待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联系儿童在绘画中的表现来看,每个幼儿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对所有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1]。在对儿童绘画心理解读过程中,要明确掌握儿童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并对儿童进行绘画提供有效地参考及指引。
例如,在指导儿童进行自然环境描绘时,幼儿往往会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绘画当中,并且幼儿笔下的自然环境与真实的自然环境大相径庭。之所以产生这一差异,是因为幼儿在与自然进行交流时,往往用自己的内心去感知这个世界。如在绘画蜻蜓、瓢虫等昆虫的时候,昆虫的体型会画的特别大。这是因为幼儿在观察昆虫时,会凑得很近,导致幼儿对微小的物体的认知形象较大。又如在进行人物绘画的时候,有的时候人物画的要比建筑物还大,这也是幼儿自主意识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进行儿童绘画教学时,要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做好把握,针对性的做好引导,以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儿童对绘画艺术进行更加深刻的学习及感知[2]。
二、突出儿童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在开展学前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的画作主要通过绘画对自我意识进行展现,画作融合了儿童的真实想法,反映了儿童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及认知。在绘画过程中,儿童更乐于用画笔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画在纸上,对周围人对自己的爱进行表达。因此,幼儿绘画教学中要做好幼儿绘画心理解读,突出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使美育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丰富绘画教学的内容及内涵,对幼儿的成长及发展起到积极、正向的影响[3]。同时,联系儿童绘画的特点来看,儿童对于艺术的了解更多地体现在了外在的美,反映了儿童对基础美的一种直观感受。在开展绘画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儿童艺术培养,注重为儿童提供一个美的教学环境,使儿童在美的熏陶下,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针对于这一情况,在开展儿童绘画教学时,教师要以幼儿为教学主体,联系幼儿绘画心理特点,引导幼儿对自己内心想法进行表达。
例如,在开展绘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幼儿选择美的参照物,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对美术绘画更感兴趣,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绘画学习中。在绘画时,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如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花草树木作为样本进行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把握幼儿绘画心理,给予幼儿自主创作空间,使幼儿对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表达,对幼儿艺术创造力进行有效地培养。通过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并给予幼儿自主空间,使学前绘画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得到更加有效地提升[4]。
三、把握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之间的联系
在儿童成长及发展过程中,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洞察力。在绘画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优势进行挖掘,并将其与绘画学习进行结合,从而对幼儿的成长及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及促进作用[5]。在开展绘画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幼儿的优势,能够使幼儿有效地融入到绘画学习中,并借助于绘画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同时,把握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之间的联系,突出儿童内心发展特点,使儿童在绘画学习中,将绘画的形象与内涵进行有效地结合。
例如,在开展绘画教学时,联系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将自己看见的、感受到的绘画在纸上。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建立起大自然与儿童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儿童走进大自然,对草木和自然的景色进行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从而使儿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使每一个画面都成为一个故事,一种景象。这样一来,实现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之间的有效联系,提升儿童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以促进儿童更加长远的发展及进步。
又如,把握儿童心理教育方式和艺术行为之间的联系,深化绘画教学的效果及质量。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时,结合儿童绘画心理,注重对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挖掘,对儿童的学习及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如选择艺术类图书,结合艺术游戏,对儿童进行启发式教育,使儿童逐渐地融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进行更加有效地了解,引导儿童学会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儿童更加全面地发展。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联系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在学前教育阶段,针对幼儿心理特点开展绘画教学,对于培养幼儿绘画能力来说,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儿童绘画心理解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做好把握,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培养儿童发现美和感知美的能力,与幼儿做好心与心地沟通和交流,使儿童能够敞开心扉,乐于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使绘画教学工作得到有效地开展。通过利用绘画教学,引导幼儿对世界进行认知,逐步地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宗传玉.绘画心理学视角下儿童绘画作品解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2):108-111.
[2]修婧.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联系的相关思考[J].艺术评鉴,2020(06):140-141.
[3]党天娇,慕德春.心理特点与绘画倾向的关系[J].美与时代(中),2019(09):140-141.
[4]王亚维,邹萍.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55-57.
[5]郑玲玲.从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结构剖析儿童绘画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0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