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单片机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李少义
[导读] 专业课程教学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李少义
        南昌工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108
        摘要:专业课程教学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实现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单片机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经验,介绍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解决问题方法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问题,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单片机教学;课程思政
        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以单片机课程为例(课题编号JXJG-18-27-2)、江西省一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项目编号SJYLZY-202000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CU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under new engineering background
        Li Shaoyi
        Nanch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how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realization course education function, is urgently needed to solve problems for fostering applied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urse education reform practice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s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problems,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Single-chip computer teaching; Course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做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提出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1]。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2]。“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3]。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人才除了“政治合格、身心健康、理论到位、技能实在”外,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锤炼专注的工匠精神也尤为重要[2]。研究“培养定位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设置与职业素养培养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方式与工匠精神培育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围绕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团队不断研究与实践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以促进学习者工程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及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3]。
一、改革教学内容,将育人功能系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1.课程目标定位的改革
        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4]。本项目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进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社会公德与秩序的遵守等;同时注意融合的方式,包括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及渗透式等。
        2.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分为认识51单片机、51单片机的应用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环境等九个项目,每个项目中都有明确的德育目标,通过时事资讯,让学生讨论反思,教师总结提升,将德育目标落实到学生心里。精心设计时事资讯或案例的导入、讲解、讨论和总结各个环节过程,使其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总结提升要归纳到课程内容及其教学目标上,做到不突兀、不突然。


二、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深度融入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1.理实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技术技能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能力,课程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实训采用分组的方式展开,实训成绩的评定以组为单位,故在实训过程中,除了承载技能形成的功能以外,同时承载了学生团结合作团队精神的形成。同时在实训过程引导学生爱护仪器设备,保持实训室干净卫生,同时严格操作过程,保障安全用电流程,将公共道德、职业素养的培训也有机地融入理实一体教学中。
        2.项目驱动
        实训过程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实训内容由精选的项目构成,通过项目驱动技术技能的形成,同时通过完成单片机控制电路的典型项目,包括:流水灯的设计、倒计时器的设计、运算器的设计、多点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频率测量仪、亮度可调灯及    等培养培训学生的探索创造、克服困难、百折不饶的科学精神以及实践创新、进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然这些精神的逐步形成仅仅通过项目本身是不够的,更需要在这过程中加强教师的引导、监控、鼓励及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支撑。
        3.翻转课堂
        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要尽量避免教师牵强的说教,要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来思考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为止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中按专题嵌入式的手段实现寓德于教的三个专题育人内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关于自己守时诚信的小故事及我与网络及其网游的思考作为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其中包括通过课外的方式进行。
        4.言传身教
        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可描述性的方法手段,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体现着更深层的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可以逐步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语言表达是教师完成知识传授的核心方法,也体现了教师本身及传递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语言即要体现对学生的爱护与尊重,又要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同时,语言中要体现教学过程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单片机奥秘的过程,而不是居高临下引领的过程。
        教学过程良好的肢体语言不但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还可以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规范,例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掉落的课本自然的拾起其实传递了教师热爱学生、为人友善的职业道德及人生价值观。实训指导过程既要耐心,体现教师的爱岗敬业,同时又要严格要求,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进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倡导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案,将技术技能的培训与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
        通过“一个项目、多种设计”方案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的工匠精神,具体项目如单片机控制的流水灯设计,分别要求使用单片机并行接口、单片机串行接口、软件延时、单片机定时器、单片机中断等方式分别实现;
        通过项目设计的精度要求培育学生的进益求精工匠精神精神,具体项目如:单片机构成的定时器,频率测量仪、数字电压表等,实训过程要求不仅仅要完成项目具有的基本功能,还需要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通过设计印证理论的项目,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理论引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为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培训学生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理论是基础,故针对单片机各功能结构均设计一个项目来进行验证,如单片机4个并行接口结构上的细微差异导致应用上的不同设计,故设计了相应的实训项目来分别应用其四个并行接口,并引导学生勇于追求真理、探索的精神的科学精神。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师生双重考核评价
        学生考核机制方面:完善与实施过程考核、实践考核、以证代考等,逐步实施学生思想政治表现与专业知识能力的双重考核,任何一方面不合格“一票否决”。
        教师评价机制方面: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不仅仅评价其知识的传授能力、实践操作的示范能力,同时需要评价其教书育人的能力,包括教书育人技术层面,更包括教书育人示范层面。
五、结束语
        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其教学理念以传授知识,训练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为核心,教书育人的“育”也主要体现在“智”的范畴,“德”方面的“育”体现较少,即使有体现,也因老师而异,且体现的零散不成系统,甚至有的教师心底抵触课程思政的概念,故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重点与难点是教师思想层面的教学理念的改变。
        解决了“愿意做”,第二个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做”,即教师思政能力培训的问题。课题组以主持人为核心确定本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改革教学内容、精选实训项目、改革教学方法);1到2名骨干教师进行课堂实施,其他课题组教师跟课学习并指出改进的意见;课题组成员课堂实施、骨干教师听课指导等路径完成本课题组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邓晖,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6-12-12(1).
        [2]王禾玲.“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现代企业,2018(9):112-113.
        [3]邢伟,郭晓彤.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讨——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8,(24),16-21.
        [4]万力.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以会计学专业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2),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