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李琳
[导读]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扶正教育时需要关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琳
        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  河北省  唐山市  064100
        摘要: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扶正教育时需要关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立足先进理论和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的基础上养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基于马克思主义所体现出的逻辑关系,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对其所提供的科学世界观进行运用,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发展以及政治建设进行正确的认知。本文分析高校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融合问题,立足实际提出几点策略以期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一带一路;大学生;政治信仰

        前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和正确的世界观念,具备深度研究和实践运用价值。高校需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革新之前的教育理念,重视在一带一路构建基础上形成开放性的教育格局,通过多种资源的运用给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教育引导和情感熏陶。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关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和实践融合,重视在思想政治融合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取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问题的思考
(一)理论讲解和实践教育出现脱节问题
        虽然各级学校比较重视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但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仍出现理论讲解和实践教育脱节问题,未能引导学生们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和情感体验。基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大部分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出现探索兴趣较低的问题,不愿意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和结构梳理,未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未能结合实际对传统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不能通过生动的方式展示相关研究成果,也缺乏在实践中进行针对性地教育指导[1]。导致大学生未能对该理论进行深度探索和情感体验,阻碍中国化的有效推动与落实。
(二)大学生存在缺失正确信仰的成长问题
        研究指出大学生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中出现多元认知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具备比较强的思维辩证能力,在社会中会受到个人享乐或者是拜金等负面思想影响而出现错误的价值取向。也有一些学生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索中出现盲目崇拜的问题,认为传统文化是比较保守并且不具备传承价值的,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人生目标。由于大学生未能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政治信仰,这样就阻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也很难推动该理论和思政教育融合。
二、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立足实际创新思政教育制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政引导
        一方面需要立足素质教育提出的需求对现有的教育制度进行创新思考,重点在关注学生思想认知基础上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赋予思政教育开放性特征基础上关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高校教师在岗位工作中需要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思考,重视在革新教材内容讲解思维模式基础上关注到民主环境的建设,立足大学生现实需求进行针对性地教育指导。这样能在理念革新基础上推动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在先进理论指导下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引导学生树立高尚高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标准。
        另一方面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向大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成果,通过正确引导的方式增加思政教育和该理论的有效融合。教师在课程教育中可以融入生态文明观等内容,在把握现实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教育,立足学生比较常见或者是能够理解的词汇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切入。这样可以借助生态危机或者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对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生态文明观进行有效的阐述,在激活大学生思维逻辑基础上强化他们对该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推动思政教育的优化发展[2]。思政教师可以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程度,通过二者融合推动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和开放性。
(二)关注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结合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是建立在大学生发展需求基础上,在理念融合与资源整合基础上调动学生对理论内容进行学习的能动性,也能围绕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所以在后续课堂教学时要关注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结合,重视让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又能围绕生活实际对其理论观点进行深刻的思考。教师需要在教材内容把握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方案与落实计划,在搜集教学资源基础上实施灵活性运用,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体验程度。
        例如绿色发展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理论成果,在对生态观进行思考基础上围绕国情进行绿色和生态发展理念的探索,节能环保就是实践融合的一项产物。这样可以让大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基础上围绕生活实践对优秀的思想进行深刻体验,在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基础上提高思政教育的落实效率,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认知基础上推动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3]。所以在后续思政教育中应该关注到理论学习的价值,重视围绕生活实际和大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教育指导,让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基础上逐渐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脉络。
        结论:综上得知在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理论讲解和实践教育脱节问题,学生未能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政治信仰,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认为高校应该立足实际创新思政教育制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政引导。同时也需要关注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结合,深刻体验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科学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高度。

参考文献:
        [1]郝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研究[J].新西部(中旬刊),2019,11(07):132-134.
        [2]李思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版)[J].中国高校科技,2019,26(5):116.
        [3]王建国.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J].高教探索,2019,15(0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