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武超 时锦雯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教育是改变贫困落后最有效的方式,对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而言,深入落实精准教育扶贫政策将成为精准脱贫工作最大的助力。为了深入研究精准教育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相关问题,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问题上,通过论述精准教育脱贫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精准教育扶贫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教育扶贫为助力,实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策略,希望我国能够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精准脱贫;教育公平;
一、引言
脱贫一直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近几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脱贫工作被推向了新的高度。总体上看,我国民族地区的脱贫工作较为严峻,为了让这些地区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明确的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是教育扶贫,只有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得到提高,这个区域的贫困状况才有可能得到改善。通过调研走访能够发现,民族地区贫困的根源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落后,而是知识的贫乏和观念的落后,很多儿童被无情的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女童,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禁锢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安于现状的活着。这是比经济落后,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改善更可怕的现实,当看见民族地区人口生活的状态时,教育扶贫的理念无比清晰。精准教育扶贫就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贫困人口提供教育资源和资金方面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掌握脱贫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科学文化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从而具备脱贫的思想和能力。要完成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任务,就必须从精准教育扶贫入手,做到扶贫先扶志(智),才有可能让民族地区的人口站起来,站得住。
二、精准教育扶贫的意义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意义深远。在民族地区,教育、思想、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贫困状态,要脱贫,就必须从育人开始。因此,就体现出了教育扶贫的深远意义。首先,精准教育扶贫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共同的心愿和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采取精准教育扶贫的方法帮助民族地区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教育扶贫理念的实施,能从根本上改善民族地区教育环境差,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资源不足,学生饮食困难,健康、医疗条件落后等问题,同时,国家还会在教育政策上作出倾斜,为民族地区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家及地方在资金和人力上的帮助能够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起来,这项事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十分深远。其次,精准教育扶贫充分展示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的含义。公平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是全国人民信奉的理念,这一点在精准教育扶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精准教育扶贫模式的开启,有效的改善了名族地区的教育环境,让该地区的学生在教育资源、教学设施、深造机会等方面都享有与其他地区学生同等的待遇,这些机会就是国家力求公平的举措,是为了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全体中国公民都能感受到公平无处不在,国家会尽量给每个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权。最后,精准教育扶贫体现了国家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决心。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的利益神圣而不可侵犯,即便是民族地区,即便是贫困人口,国家也会尽量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精准教育扶贫就是要从教育入手,帮助更多人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为他们提供报效祖国,回馈家乡的机会,利用国家政策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能得到满足。国家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地区,只有实现全面脱贫,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
三、民族地区开展精准教育扶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自我国开展精准教育脱贫工作以来,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很多政策得到了基本的落实,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
但是,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推进,很多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开始暴露出来,扶贫的政策、模式、感念、措施都需要不断改进,目前精准教育扶贫工作当中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几个方面:
3.1、教育扶贫缺乏精准性。之所以强调精准教育扶贫,就是要告诉工作人员,教育扶贫需要找准目标,帮助有实际困难的群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显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我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为很多家庭摆脱了教育方面的负担,但是,对于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而言,这九年内的生活费用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工作人员如果不能了解一些家庭的特殊情况也会导致很多儿童辍学。其次,进入高中之后,已经超出了义务教育的范畴,就需要承担学费,这个阶段,精准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困生不能享受扶持政策,还是无法实现教育扶贫的目标。最后,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学校通常会采取减免贫困生学费和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的方式鼓励他们坚持学习,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他们家庭的贫困和思想的落后,往往认为学习无用或学生就是负担,这种思想观念无法消除,教育扶贫的工作效率就会打折。
3.2、精准教育扶贫工作缺少强有力的后援。在实现精准教育扶贫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学生帮助,还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资环境,但是通过调研,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首先,学校内的基础教学设备过于简单,只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设施依然需要完善,这就为实现素质教育增添了很大困难。其次,生源依然无法保障,很多家庭还会以缺少劳动力为由强行将学生带离教室。再次,对于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仍需加强,很多贫困生即便接受了高等教育,依然会感到自卑,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
结束语:教育兴国是我国一直奉行的国策,国家领导人也十分关心贫困地区的人口教育问题,反复强调精准教育扶贫的意义,迫切希望地方政府能以教育扶贫为基石,尽快完成精准脱贫的工作目标。对民族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的落后是导致贫困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是当地居民固有的生活理念影响了他们的判断,禁锢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失去了改变生活状态的能力。因此,只有让现代化的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走进民族地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参考文献:
[1]王艳妮.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04):10-11.
[2]王路路,李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实效与路径开拓[J].当代职业教育,2020(02):23-30.
[3]李娟.教育信息化在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实践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1):111-115.
[4]麻海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问题及路径探究[J].广西教育,2020(14):4-5.
[5]程鹤斌.职业教育助力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路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5):137-139.
*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018KY1243).(韦武超)
*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20BMZ012)
*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开放教育推进广西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编号2018KY1238)
作者简介:韦武超(1977-),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作者简介:时锦雯(1962-),男,汉族,广西灌阳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研究员,第二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远程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