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明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刘湾小学
“二五五”教学模式的五项原则之一-------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这一原则运用在数学课堂中真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满园春色无限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同样会产生情感,且不同的情感对这一活动过程的质量和效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做到情感相融,才能打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用来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人。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充分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不断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倡导情感累积效应,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凸显。情感课堂的优势表现在:
一、教师倾注情感后,营造了磁力课堂
对于多数学生来讲,数学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抑扬顿挫的语调和激情的言语正好有此功效。作为教师,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烦、忧伤等不快的事情,当走上讲台就应该把个人的悲哀不幸置之度外,保持宁静的态度,饱满的精神,“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数学的乐趣。例如十月十一日至十二日我市在致远中学举行的湖北省数学优质课选拔赛上,宜城市实验小学的马翠兰老师讲的《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马老师一上课就用饱满的精神、抑扬顿挫的语调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里,加之马老师精心设计的关于钓鱼岛的实事信息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昂,学习劲头大。一节优质高效的、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展现给纵多听课的老师。而同时参赛的另一位教师讲解《平行线》一节,教学设计我感觉十分棒,但教师讲课缺少情感,课堂缺少磁力,学生的兴趣不高。如果那位教师投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那将是一节非常棒的一节课。
二、教师注倾情感后,激发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四十分钟的课堂就好比一张画纸,全部填满不免令人感到气闷,开个小口,才会涌入自由的空气。数学的逻辑性为数学课堂的空白艺术提供了契机。数字并不能表达思想的深邃,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思想教育,也不追求语言的生动,干巴巴的传授知识。然而比起传授,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力量,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和创造性,因此,任何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都无法取代学生自我的思考,教师还必须善于创造课堂的空白,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任心灵高飞远举的精神空间。以《行程问题》为例,学生在尝试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只用了一种复杂方法,很快地把这道题目解答出来,个个显得神采飞扬。这时我先为同学们的解答速度而高兴之余,又显出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鼓励学生想出更加简捷的方法。学生有的画线段图,有的用书本演示,有的凭借自己的直觉猜疑。在同学们感觉困难之余,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了“速度和×时间”的共识。然后质疑速度和问题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学生也表现出成功的愉悦。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地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去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我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去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我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其情、晓其理、端其行。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侮辱,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不断融洽,学习气氛愈加浓厚。
总之,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温馨真挚的情感,凝聚对学生的期望饱含对学生的引导,便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学习过程愉快轻松,也会真正做到把“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满园春色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