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贞洁
南开大学
摘要: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环境因素与个体原因两个方面,本文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原因,侧重从学校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对策
由于就业、学业、情感以及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原因,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据一项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报告显示调查对象中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心理危机[1]。因此,思考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
自我意识的增强是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由于他们阅历少,社会经验缺乏,片面地追求“自我实现”,不能正确对待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自我体验的消极成份偏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力不强。
2、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
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是导致他们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以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都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自卑和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不懂交往技巧与原则、不善言辞等导致一些人害怕交际,不会与人沟通。一些人有闭锁心理,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一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或者由于不合群而遭排斥,以致于干脆独来独往, 不和他人接触,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这些大学生在与人相处时容易产生压抑、孤独、焦虑、苦闷、紧张、空虚等不良情绪。
4、情感困扰和危机。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生理心理发育已趋成熟,恋爱与性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面前。现实中因恋爱而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校园里有的大学生把异性之间的好感误解为爱情,有的为摆脱孤独寂寞而寻找异性谈恋爱,有的因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羡慕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谈恋爱,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使他们经历失恋的痛苦和情感的煎熬。同时,由于性生理成熟,大学生受到性意识的困扰,因性冲动反应不良而产生焦虑自责甚至心理变态,都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大学生陷入自卑、焦虑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去,有的人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5、 学业和就业压力引起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理。
一方面:当前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竞争压力增大。学习关系到学生自己的未来,也关系到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因而学习上的失败极易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另一方面,“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制度,使大学生在拥有更多择业自主权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就业竞争,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期间表现出过度焦虑的状态,有时甚至会产生问题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当前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思想教育轻心理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针对大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因势利导。加之大多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家庭因素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孩子产生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简单、粗暴的传统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此外,家庭不和,亲子关系紧张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易使孩子产生孤独、自卑、痛苦、逆反等不良心理反应;在社会环境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学生舍弃自身价值和理想去单纯追求经济目标、讲求实效,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滋长了学生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导致学生意志消沉,甚至堕落。
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现代社会不断加快节奏所带来的压力是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2、个体原因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个人原因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其中,心理因素方面表现形式很多。自我评价存在偏差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评价,却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而痛苦;意志薄弱、心理耐挫能力差也是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在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在困难和逆境中锻炼,一旦遭遇挫折,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以致于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大学生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人格缺陷,这种学生往往心绪压抑,行为消极,觉得生活缺乏意义,严重时出现伤人或自杀行为。在个人生理因素方面,生理发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学生个体的疾病和缺陷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青春期的性困惑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性心理基本成熟,渴望性的满足,渴望接近异性,但社会阅历浅,理解性差,由此而出现了性困绕。在情感上难以自拔等这些都造成心理失调的原因。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自然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大力进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规章制度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思想教育的“软件”建设,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和不良倾向,营造一个能鼓励大学生公平竞争、坚持真理、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2]。另一方面学校要详细掌握学生在经济、学习、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改善学生的生活生存环境,特别是对贫困生,不但要做好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工作,还要帮助他们从精神上脱贫,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起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
2、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作为高校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机构,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障碍的误区、走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以心理咨询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以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依托,以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为心理咨询协调员作为支撑点,构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三级网络组织。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排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尽早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调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个别严重者应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学校要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3、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指导,主动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在遭遇挫折时,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坚强的意志。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真诚、友善、尊重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消除误会。
4、做好择业与就业指导
择业和就业是大学生不可避免的敏感间,处理不好就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压力和焦虑, 在新的就业形式下,学校应做好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一是要帮助学生实现心理上的转变与适应,二是应为学生实行就业与择业的双向选择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应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调剂课程,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5、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相互影响。如何做好三者的协调和配合,是社会工作者、教师、家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主动做到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加强关注力度,及时与家庭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成大学生精神健康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1] 钟志贤, 范才生 . 素质教育一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 .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2] 黄训美. 大学生心理保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