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王建军
[导读] 随着实用性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教学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多的调整和转变
        王建军
        山东省乐陵市第三中学253600
        摘要:随着实用性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教学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多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大规模的理论知识背诵为唯一宗旨,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提出多维度要求,其中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价值以及人文素养的发展等。而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围绕学生的推进课程目标的落实则是教学有效性最基本的体现。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模块,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接受文化熏陶。
一、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意义
        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当前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必然教学手段和趋势。因此,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素质教育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让学生一边掌握基础阅读技巧和方法,一边建立良好的阅读意识和思维,进而全面提高阅读水平,充分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另外,教师还要注重组织开展阅读教学的创新活动,帮助学生增强阅读学习动力,激发阅读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技能。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在深入学习语文课文时,学生也会对作者的情感、主题、内涵等有深入的理解,进而产生共鸣,更好地诠释出课文的主旨思想。与此同时,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阅读质量提高了,学生就会充分实现自我、表现自我,促使中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个性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试色彩十分浓厚。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长期的教育模式没有质的改善,而教师和家长的思想也在模式化中变得更偏向于“温水煮青蛙”。他们认为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笔试成绩,而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应当将重点放在句子的背诵和默写上。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上的开放化调整。其次,阅读教学的综合能力训练不足,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考试题型以及课堂设计的欠缺,教师只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去训练学生的“读”和“写”,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听”与“说”。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综合能力作进一步的思考。还有,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不够到位,没有充分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点也跟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偏向有很大关系,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改革中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影响。最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过度”,他们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仍旧需要自己全程的辅导和帮助。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在学生阅读完毕之后,直接将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总结陈列了出来。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教育始终秉持“一言堂”的理念,因此也需要在后期通过拓展学生的发言空间进行改善。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3.1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
        众所周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知识的最好方式就是经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人经历和喜好。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时,可以提醒学生先定位再阅读,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事迹等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的阅读爱好不一样,有的学生喜欢看科幻小说,有的学生喜欢看诗歌散文,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神话故事和传说。个性化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推荐阅读书目,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很多教师不重视个性化阅读,分离了学生的个性与阅读活动,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交流会、好书推荐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喜好。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绊脚石”是常有的事情,生僻词汇也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产生一些影响,教师应当及时指导和解惑,引导学生将个性与兴趣相融合,将文字和爱好相融合,在琅琅书声中,释放个性,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3.2立足学生主体,做好阅读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偏好等决定了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把握,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例如,在《邓稼先》的学情分析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人物传记性文章比较感兴趣,但是,文章在人物传记中加入了议论和抒情,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情感及作者情感会产生一定难度。因而,教师在课前指导中可以引导学生搜集邓稼先、杨振宁等人物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国内国际的形势,结合丰富的材料进行阅读感悟。其次,教师应深入文本解读。文本融合知识与情感,也是学生学习阅读技巧的载体。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文本特点,构思设计恰当的阅读指导方法。
        3.3传授学生阅读方法,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初中语文阶段常用到的阅读方法有:“一目十行”,快速浏览全文,只了解文章大意的速读法;“走马观花”,只摘选关键部分,抓住文章主要观点和内容着重阅读的选读法;“字斟句酌”,将文章的一字一句仔细阅读,反复思考和研究其中蕴含的深意的精读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阅读时的思考及时记录,摘抄文中好词好句的写读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这些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两篇课文《范进中举》《孔乙己》,两篇阅读课本都提到了“中举”,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思考能力,开展个性化阅读,创设个性化情境,分析:“如果范进遇到酒客嘲笑、奚落会有怎样的表现?如果孔乙己面对自己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疯掉?”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个性,寻找阅读文本中体现出的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
结束语
        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阅读教学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有全面的认识,认识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塑造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9(33):117.
        [2]张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下),2019(11):200.
        [3]苟引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谈[J].甘肃教育,2019(19):163.
        [4]康逢芳.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9(09):25.
        [5]李芹.刍议当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0):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