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创新观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方法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马燕芳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我们作为中国人民更要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且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马燕芳
        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中北小学53004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我们作为中国人民更要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且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古代人民无限的智慧,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薪火相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沉淀,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担当着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课堂始终致力于传授学生们语文知识,端正学习态度,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有效策略
引言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科,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渗透传统文化,拉近文化与语言的距离,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常规知识并让学生理解,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通过对语文课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将优秀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概念论述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不同民族由于其发展经历不同,所产生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中华传统文化,便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多样的文化内容,其中以儒家、佛家、道家这三种思想学说为主导并且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价值。另外,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四个特点,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不同而闪耀着巨大的精神光芒。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文化主要思想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而变得极为丰富,逐渐延续至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一)精心选择教材内容,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强,但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紧扣课本教材,从课本教材中选取蕴含浓厚悠久历史文化且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对个人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的强大影响力。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从分析诗词表面意思开始逐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份无限的热爱之情不仅能够激励全体小学生明确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重要意义,还能够引导全体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热爱祖国与家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诗人李白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构思奇特且语言生动形象,是状物写景与抒发情怀的范例。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向于为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以及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正因如此语文教师忽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再加上很多教师潜意识认为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书籍或参与实践活动了解,无须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即使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倾向于单向讲解,学生未深入理解,对学生心灵和情感启发更不知从何谈起。对此,语文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并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解读作者写作背景;如果想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文本中涵盖的传统文化,那么就需要让学生深入解析阅读文本表达含义和传递的中心思想。通常作者在写作时会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并发出自我感想。

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讲解作者个人经历以及所处时代背景,之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全身心融入阅读文本当中,打破时空界限和作者交流,最重要充分理解作者传递思想感情。
        (三)以课外拓展为主丰富课堂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渗透,实现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还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超出合理的切入点,在课堂中展示更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理解能力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丰富。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之后,很多小学生会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向学生更多的讲述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小故事在班级上进行分享。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述孔融让梨、刻舟求剑等小故事。通过对这些话题故事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能让学生得到扩外阅读拓展,积累大量知识。而且中华传统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让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让学会具备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结合传统礼仪,进行渗透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华传统礼仪,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礼仪的介绍,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懂礼、知礼,对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传统礼仪内容的讲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教师在教授主题为“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一综合性学习的模块时,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简单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关于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与传统礼仪相关的故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积极的分享。教师在学生做完故事的分享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首先,教师要强调礼仪对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将学生分享的礼仪故事中的事例与当今社会的孝亲敬老的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孝亲敬老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现代人在这方面需要进行的改进。最后,教师要将主题带回到学生自身,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传统礼仪文化,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将礼仪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五)结合节日,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结合传统节日能够成为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这需要语文教师考虑到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的基本特点,如在课文中插入相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向学生介绍其来历和民间习俗,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在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能否做到不忘初心,从根本上取决于自身文化底蕴。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基础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文化精神的重要价值,把握如今的教学发展和变化的趋势、目标与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植根教材、优化方法、开展文化活动等途径的实施来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机融合,为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林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艺术,2019(12):72.
        [2]孙旭.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9(36):102+104.
        [3]郎得权.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