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建
聊城市三优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相对一般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更为复杂,不仅要考虑居民给水和排水的需求,还要保障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设计人员在给高层建筑进行给排水设计时,要先了解建筑的特征,根据建筑本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制定具体的给排水设施的安装地点,有利于给供水管道的正常工作。设计人员要清楚建筑具体的给水和排水的高峰期,增加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使得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工程设计;超高层;给排水;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建立于2006年,当时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我国标准的编制借鉴了国外相对成熟的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如1990年建筑的英国BREEAM,1996年建立的美国LEED,2002年建立的日本CASBEE等。此标准的制定,结合2007年8月建设部组织相关单位编制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GBL2007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已形成完整构架。我国标准实施的时间虽不长,但对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同时为各地方出台绿色建筑标准提供了依据和实践经验。
2 绿色建筑标准有效实施的落脚点
首先,从其中的指标体系方面来进行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基于人们的需求,所有的内容都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基础进行设计。老版本中的指标体系更多关注的是资源节约和建筑技术设计方面。普通群众进入绿色建筑体内在建筑中工作及生活,并没有更直观的绿色观感,并未从真正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而新标准将会关注人民三方面需求:
安全感是首要,其次是幸福感,最后是获得感,这些人们的感受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前提。新标准中的指标体系围绕五个方面来进行设计,第一,重视环境,考虑其宜居性。除了考虑日照外,更扩容了室外热环境、标识系统及污染源垃圾分类等有关环境宜居内容,将其放入了控制项中。第二,重视人们生活,考虑其生活便利性。这里需要重点提出的就是新标准中的全龄化设计的概念,更多了考虑了老人、幼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高使用者的获得感。第三,重视持久性和安全性特征。增加了对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等的持久性及安全性的要求,包括定期检查与围护。第四,关注人们生活的状态,以人民健康舒适为主要考虑依据。
3 超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
3.1 给水系统的选择
超高层公共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后续用水状况及运行维护情况,需要以满足供水需求及节能为出发点进行合理设计。一般而言,高层公共建筑给水系统的运行主要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根据不同建筑高度采取不同供水方式。低区可以直接借助于市政给水系统进行直接供水,而对于中区以及高区则需要采取合理的加压供水方式,当前较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类供水系统:水箱+气压给水设备、变频调速给水设备以及无负压给水设备。
一是水箱+气压给水设备,该种给水系统的应用相对较为灵活,能够有效结合高层公共建筑给水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一些结构相对复杂且不能够在顶部设置水箱的高层公共建筑,均能够应用该种方式进行有效供水。但是该种方式同样也存在缺陷,比如气压罐水量调节相对较小,一方面很难实现大范围的供水,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也导致加压泵的频繁启动,导致了后续运行维护产生的费用较高。
二是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变频泵的应用主要是实现了给水系统的优化调控,该种给水系统能够针对供水流量进行合理调节,以满足不同楼层对水压的要求,同时避免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符合节能理念要求。
其缺点同样也是难以提供较大供水范围,当涉及到用水幅度调节较大时,反而不节能,同时还对电源提出了较高要求。
4 排水系统的选择
4.1 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一般排水系统主要采用雨污分流系统。从高层公共建筑的应用特点上来看,因为其人流量相对较大,进而也就导致卫生洁具设置相对集中且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基于此,针对卫生洁具的节能需要予以高度关注,提高相应排水系统卫生洁具的能效,同时设置伸顶通气立管、专用通气立管或环形通气立管进行排水优化布置,使污水能够得到顺利排放。采用环形通气管时,需注意环形通气管与主通气立管或副通气立管的连接。高层公共建筑地上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重力流排放;但是对于地下空间的排水系统则需要设置集水坑,然后再借助于潜水泵排出。
4.2 新型排水施工工艺原理
新型地下室的排水装置主要由全通径球阀、软管、通气管以及排水管等组成。新型高层民居地下室排水施工工艺原理为:在超前止水带位置进行集水坑设置,可有效排除地下水,然后将碎石放置于集水坑内,并将波纹管插进去,这样可将土层中的淤泥以及杂质做到有效隔离,保证水流的顺利通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保证地下水的位置,而且底板的浇筑工作与后浇带的封闭工作要保持同步。新型施工工艺改进了目前施工方法的弊端,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排水效果更佳、可操作性更强[1]。
5 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5.1 分流制排水工作模式分析
为了达到节省水资源的工程建设目的,设计者可以对给排水工程体系中的常规分流系统加以改造,进而形成新型分流系统,在开展排水工作时,也可运用这种分流系统满足排水应用需要。之所以需要改造排水系统,主要是因为普通的排水系统会带来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施工者可以将粪便污水与生活污水就进行分流处理,在分流处理工作环节,还可以建设中水回用系统。中水回用这种施工理念对于节水工作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可被再利用的污水被称为污水。与其他类型的污水不同,通过在处理的方法可以使中水被赋予新的作用,除了冲厕所之外,还可以对植物进行灌溉以及被应用于交通工具清洗工作。通过分流可以获取中水,再利用之后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节能目的。
5.2 限流减压工作分析
水具有的压力效应会使设备产生一定的压力,并且有可能会使管道出现磨损与破坏现象,对此应该对水系统中紧身区域进行保护管理,一些相应的给水设备一定要进行保护处理,合理对水压进行调整。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给水配件与卫生器具中的给水配件,在静止状态下的水压一般在0.6MPa之内,然而商店、酒店与医院以及共用住宅等公共设施通常静止状态下的水压在0.3到0.35MPa之间,这样就可以确保人们能够正常用水,还能實现节能节水的功效。
5.3 解决渗漏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渗漏问题的有效防控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任务,其需要结合当前比较常见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预防。比如针对各类给排水设备以及管道材料的选择,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把关,确保所有设备以及管道都可以在实际应用后发挥出应有价值效益,尤其是需要规避劣质材料的应用,结合不同方面的具体需求选择较为适宜的设备以及管道材料,保障最大运行功能的满足。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超高层的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在一定层次上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现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合理设计给排水管道,提倡节能设施的应用,提高超高层建筑用水排水的有序性和安全性,促进给排水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浩杰,蒋婷婷.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7(5):107.
[2]杨朋朋.分析给排水施工安全及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8(30);
[3]刘征谊.给排水施工安全及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简述[J].数码设计,2017(9);
[4]许海艳,张文静.市政给排水施工和质量控制探究[J].环球市场,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