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小波
义乌市春华小学 322000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独特的思维视角,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因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语文知识的内涵,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但在过去,老师总是手把手的教学。教师对写什么、怎么写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恰恰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离开老师的领导后,往往会觉得写作很难。为此,现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坚持学生自主探究素材、获得真情实感、使作文生活化的原则。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表达兴趣
《语文必修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具体明确,从文本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并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改变表达方式。因此写作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生活经验无疑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在作文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既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作增添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写四季作文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作文题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为创设生活情境铺路;其次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题目“四季”联想身边的事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创作独特的四季画面,细致、深入地观察生活的多样形式。举个例子:一名小学生在春末夏初通过仔细观察学校的绿植和气温变化,写道:“我喜欢春末夏初,它既不像夏天那么热,也不像冬天那么冷。看啊!学校的草地上好像长着漂亮的长发……”在这一描写中,作者对不同时期的场景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在创作中运用了拟人化手法。为了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文,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情景创设,使学生可以将生活经验合理的融入作文中。通过创设课堂情景,可以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作文内容生活化,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生活中充满了写作材料。学生要善于发现,善于用眼观察,善于用心发觉。只有教会学生生活,激发他们深厚的感情,把他们的感情一字不差地表达出来,才能创造出一个清新、真实的杰作,如果一名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领导者,教师需要有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例如,当指导学生进行“介绍我最喜欢的小吃”写作时教师应当首先在课堂上亲切地介绍她自己最喜欢的小吃。以炸油糕为例,教师首先介绍炸油糕制作的场景,香喷喷的炸油糕是如何煮沸、起泡、发出声音的;然后清楚地描述刚烤好炸油糕是如何色、香、味、形俱全的。这样,物质的条件性反映唤醒了学生对生命的记忆,生动的生命形象强烈地激活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小吃。
在学生介绍完自己喜欢的小吃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卖“他最喜欢的零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有更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并热衷于出售自己喜欢的零食。每个人都可能发表一篇精彩的演讲,表达他们对零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真爱来自现实生活,只要教师用精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寻找生活中的亮点,学生就能用真情写出好作品。
三、感受体验生活,焕发写作欲望积极性
受生理条件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单一,他们的灵感往往是在生活经验中产生的。因此,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很难对作文的相关内容保持持久的记忆,容易遗忘或缺乏记忆,缺乏生活阅历,作文造假,或缺乏写作激情,没有真情实感。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作文材料,从他们熟悉和了解身边的生活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建立相应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逐段感受和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由于受生活经验和学生年龄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较少,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不足,而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认识到生活的境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写作的欲望。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然而,由于缺乏发现的眼睛,学生很难真正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只有引导学生去体验和理解生活,他们才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也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抒发真情实感。
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中的《我们眼中的五彩缤纷世界》教学就有这样一个例题,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五彩缤纷。要描述世界,首先要感知世界,体验世界。我们可以旅行和拥抱大自然。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印象最深刻的事物联系起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描述。教师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四、注重选择合理素材,立足生活激发想象创作
作文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不容易掌握的部分。由于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缺乏,许多小学生都表达了写作困难的看法。因此,如何鼓励学生独立写作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过程,生活与写作的联系,无疑能表达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对刺激的渴望。
例如在选择作文主题时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我的梦想》《我想成为一个XX人》等,在确定作文题目之后,教师可以自由的倾听学生的写作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另外,教师也可以开展各种公益性学习活动。学习做作业,写作等等。这无疑是适合小学的真实写作材料,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收集写作材料和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读书、写读后感等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写作。
总结
小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能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写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小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不断调整和优化终身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着重研究了促进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小学教师更好的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冶.倾听生命的声音感悟自然的美妙——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30).
[2]钱丽娜.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04(09):262-262.
[3]陈优秀. 扎根生活沃土,提升习作素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 教师, 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