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娣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第二中学,广东 惠州 51612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语文作为初中课程的主修科目之一,更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文中先对当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简单介绍,随后对如何利用感性与理性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做出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感性教学法;个性教学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语文教学手段单一
尽管表面上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教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发现,语文所涉猎的科目知识非常广泛。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会涉及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具备全面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涉猎的知识进行延展,使学生深刻了解阅读内容。但现在的许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在授课时只讲授书本内容,以自己掌握知识内容为限,引导学生学习。只按照书中行文布局方式规划自己的教学方案,不对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完全需要依靠自身定力进行掌握,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二)学生对语文学习积极性不足
大多数初中生对语文知识不够了解,认为语文只是教人们了解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意思,辅助人们了解文章内容,进行有效沟通的学科。且由于自己从小便使用汉语进行对话,认为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对语文课程的先天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没有机会同语文课堂内容产生情感共鸣,缺乏学习兴趣,导致缺乏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途径
(一)用感性教学法感染学生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每一篇文章都寄予了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而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从各个知名作家、文人众多优秀文章中择选出的精华内容,它们或是辞藻华丽,可供学生品鉴;或是文章本身蕴含情感丰富,可供学生体会。
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建立文章与学生情感共鸣的方式进行授课。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父亲》的音乐,使学生在听歌过程中不自觉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画面,为之后授课奠定感情基调。在授课过程中,文章出现父子相处的情景时,就进行现实延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与父亲相处情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朴实语言背后蕴藏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用个性教学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1.利用教师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一门教授语言的科目,只有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才有机会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又由于已经进行过小学六年的知识积累,对部分常识性知识,已经有所涉猎。语文教师想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折服。教师的个人魅力首先应体现为学高为师,其次,体现为身正为范。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语文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5]。可以利用自身知识面的广博令学生叹服,也可以利用自己对朗诵、写作等某一方面的精通使学生心生敬佩。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拜心理,至少要在平时授课或生活中做到让学生敬爱,从而吸引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诗歌《观沧海》的教授时,如果教师具备极强的朗诵功底,就可以通过课上朗诵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教师声调的抑扬顿挫感受到曹操的豪情壮志,还能使学生在感受到强大语言魅力的同时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利用个性化教学方式锻炼学生能力
个性教学法还要求教师采用个性化的授课方式。同样是对语言类学科进行教育,李阳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就采用了极具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他通过“疯狂英语”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潜能,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英语水平,不断创造奇迹。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仿照“疯狂英语”这样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初中的语文课本包含大量的古文内容,文言文中的很多字和现代的字在字义上有很大的不同,文章中还包括很多通假字,记忆起来十分繁琐,对字义掌握的不熟练还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创新教学方式,设置古文的主题活动,规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只使用古文进行主题不限的语言交流。通过交流,学生还可以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学到更多的使用方法,欢乐的交流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
采用个性教学法提升语文课堂效率,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更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个性和特长[6]。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发挥想象的空间。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学时,教师不能固化学生思维。不必强行要求学生理解课程大纲中规定的不爱慕虚荣、实事求是的生活作风。可以给学生机会自行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就会发现,有的学生会在叙述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讽刺大臣对皇权的畏惧上,有的学生会对制作新装的细节加以描述,强调服装师在哄骗国王时也做到了尽心尽力。同样一篇文章,视角不同,所理解和学到的知识也就不同,但只要有一定道理,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护学生的独特性思维方式。
结语: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民族情怀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尽早将感性教学法和个性教学法融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尽早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产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逐步的学习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姜娜,刘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132—133.
[2]王仙华.简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55—56.
[3]周静.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