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肖莹
山东省庆云县徐园子乡中心校 山东庆云 253700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是一个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课堂和课外教学一起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完整体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巩固与运用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应以教材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同时,语文作业设计也不能拘泥于课本内容,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要体现个性化与实践操作性,从而推动小学语文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有效性 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教师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多是抄抄写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容易束缚学生的思想,压制学生的创造精神。如今,作业布置必须从实践性出发,尊重学生,激发兴趣,挖掘教材,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一、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设计的创新性。
通常而言,生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所以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主要以抄写作业作为作业设计的重点,但是重复性的抄写作业却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特别是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和推广,抄写作业已经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减少抄写作业,在减少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设计一些恰当、富有启发性的作业内容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长久以来,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功能,而重复、机械、单调的抄写作业却违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了作业设计的效果。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布置特别多的作业,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因为作业量大而产生逆反心理,应付作业或者抄袭他人的作业。因此,作业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完成作业的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这样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有玩耍时间,劳逸结合,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完成作业。例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本堂课的知识,老师可以布置“画图”的作业,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以及自己对课文的认识、理解画出赵州桥,看哪位同学画得又美观又形象。这样的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赵州桥的特点,冲击了传统的作业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作业设计实践操作,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设计实践运用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续写: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作业方式,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后续部分展开合理想象,学生接触到这样的作业兴趣很高,有时会有惊人的想象力表现出来,学生的个性也可以在这样的想象训练中得到发展。比如学了《黄山奇石》一课,可首先布置学生查阅与黄山有关的资料,搜集黄山的自然风光,感受黄山的美丽等。生活即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往往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科技发达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设计一些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作业,和生活紧密相关,让课本知识得到有效的延伸。
比如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以后,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攀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像爬山虎一样的植物?让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或者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汇报给大家。学生特别感兴趣,有的学生还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爬山虎攀爬时的动画,非常形象、直观。这样的作业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的好奇心。
三、增强作业选择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将作业布置的权利交还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的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在作业选择方面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事实上,作业只是一种手段与载体,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吸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作业都是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有一次,笔者教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小狮子爱尔莎》一课,准备给学生布置作业,我突发奇想地问学生:“学完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学生张琳说:“我一定要将这本书买来读一读。”学生夏叶说:“我以前饲养过一只可爱的小花狗,我想把它的故事写下来给大家看。”学生李华则说:“我觉得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好的句子,我要把它们摘抄下来,以后肯定用得上。”学生赵小红说:“我觉得我们可以讨论下是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好,还是留在作者身边好。”孩子们的发言让我十分欣喜。趁机给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大家的想法都十分好,今天老师就不布置固定的内容,大家可以给自己选择作业!”“好!”学生都十分高兴。是啊,与其让学生死死地按照老师的任务来完成,不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意识,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四、体现多样性,凸显作业的人文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其他学科的内容渗透到语文作业中,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2]。传统语文教学由于过度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作业局限于书本,固守于读写,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要更加注重作业的人文内涵。小学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活动,是检验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途径。改革小学语文作业,教师不能仅满足和停留于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和种类,而应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合理地设计作业,让作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学生在作业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促进精神领域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作业设计要体现创新性,只有布置的作业相对新颖、有趣,才会激发起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和做作业的兴趣,为其语文成绩的提高做出有效保障,使得课后作业这项课堂的延续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志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讨[J].家长(上旬刊),2020(3):127-128.
[2] 柴富贵.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讨[J].好家长,2019(16):141.
邮寄:山东省庆云县金山国际海淘城顺丰街H北210 马秀华(收)
电话:1585342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