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刘文艳
[导读]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刘文艳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学生而言,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为其更好地开展阅读训练奠定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训练,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主动分析和探究,进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1 建立全新阅读视角,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的思维,从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阅读的教学内容、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第一,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吸引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趣味阅读情境,将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将音乐、视频、图片等元素相结合,将阅读文章中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立体的场景中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五彩缤纷的阅读世界。第二,话剧、小说、故事等题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阅读题材。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理论性的文字赏析教学,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更加精准地把握阅读人物的特征与情感。例如,在进行《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将文中的角色(壁虎、燕子、老牛等)和情境表演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删除小壁虎长出新尾巴这一情节。没有参加表演的学生应认真观看同学们的表演。教师可以在表演结束后提问:“大家猜猜看小壁虎最后有没有借到尾巴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回答“借到了”,有的回答“没借到”。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这篇文章。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乐趣,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 传授多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其没有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传授阅读技巧开始。学生可以在掌握阅读技巧的过程中实现阅读水平的提升。首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是教师传授阅读技巧的关键。其次,教师要对阅读种类和目的进行明确,可以根据阅读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题材,进而总结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草船借箭》一文时,文中涉及刘备、关羽等人物,但与这些人物有关的不止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四大名著的版本推荐给他们,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涉及的人物的其他经历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将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分享给大家,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3 敢于想象,获得情感熏陶
        很多精彩文章的留白处都耐人寻味,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有限,常常会忽略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留白处进行想象,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以课文《将相和》为例,文章生动地展现了蔺相如与廉颇的人物形象,但需要学生联想。如文章中描述了“蔺相如坐车回去路上,看见廉颇骑马过来,于是叫车夫返回”的场景,这句话仅仅体现了蔺相如的行为,却没有展示其内心活动,更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回避。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蔺相如,并表达内心的想法。


        4 读写结合,提高参与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仿写、扩写和写读后感等形式进行读写结合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构建及应用能力。例如《秦兵马俑》这篇文章形象地描述了兵马俑的规模、外貌和类型等。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思考如何写好一篇介绍景物的文章,再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活动,仿写文章。在仿写活动中,有个学生介绍了安徽的著名景点——黄山,先是从整体上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温泉、云海、怪石,然后分别介绍了钓桥、桃花溪、松谷、翡翠谷和北海等小景点,最后做出总结,赞美“天下第一奇山”的美。通过这样的仿写,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5 课外阅读,拓展知识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只是选择阅读课堂内的文章,极少主动阅读课外作品。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比较单一,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阻碍了学生视野的扩展。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并将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例如《孔子拜师》一文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进行拓展阅读,多阅读与孔子有关的其他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阅读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查询孔子的故事与名言,让学生了解时代的背景,收获更好的阅读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人物传记类文章,鼓励学生上网搜索资料,阅读一些展现人物形象的文章,并表述此类作品的特点,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拓展知识空间。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等能力,学生阅读量越多,阅读体验就越丰富,进而形成自主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6 以阅读为导向,开展写作训练活动
        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许多小学生对写作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能力,导致写作水平较低。阅读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中人物或景色的描写方式进行仿写,还可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在分析文章后,让学生围绕文章进行读后感的写作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人物情感、文章结构等角度进行写作,或结合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打破传统浅层次阅读的弊端,较好地训练阅读技能,为快速概括文章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大脑中的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例如,对于《背影》等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真实情感,体会不同题材的散文、诗歌中的唯美意境,指导学生摘抄并赏析其中优美的语句。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布局和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文学创作技巧。学生运用这种精读的方式对阅读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可以升华文字表达和情感呈现。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桂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神州,2020,(9):202.
        [2]杨海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神州,2020,(21):101.
        [3]阿迪亚·胡尔曼别克.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18,(21):48. DOI:10.3969/j.issn.1672-1896.2018.21.0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