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陵俊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中复小学
[摘 要] 为了着力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效,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写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改”。对于初学习作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策略,是决定写作教学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审:明确‘写什么’;议:思考‘怎么写’以及改:打磨‘好作文’”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提到写作文,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会愁眉不展、无从起笔。追本溯源,是因为这些小学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如何才能写好”。而这,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焦点与方向。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归因于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策略不当、力度不够,所以“催生”了一大片写作“困难户”。更有甚至,在不做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完成习作。如此,难免会让小学生“谈写作而色变”。因此,为了着力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益,扫清小学生的写作障碍,降低小学生的写作难度,教师应该通过引领学生审题,明确“写什么”;通过组织学生议论,思考“怎么写”以及通过指导学生修改,打磨“好作文”。
一、审:明确“写什么”
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应该“写什么”,而是想方设法打开学生记忆的“匣子”,让学生围绕习作要求,从记忆深处、从记忆的“匣子”里搜索、筛选习作素材,据此明确“写什么”。这一切,正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审题的过程。
比如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尽管习作主题是明确的,但是,学生对于“写什么”仍然一无所知,在他们的内心深入依然会产生各种困惑,诸如:“那一刻”,究竟是指“哪一刻”?为什么,在“那一刻”,我会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是在“那一刻”,猛然之间长大的吗?……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引领学生有效解决他们心中的各种困惑,那么,“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为了让学生更为精准地在记忆的“匣子”里搜索写作素材,教材为学生展现了几个典型的范例,一个是“妈妈为我切生日蛋糕时,我看到妈妈眼角浅浅的皱纹,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另一个是“步履蹒跚的爷爷走了很远的路,为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在接过爷爷手中球鞋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还有一个是“三年级时,我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特别紧张,但是,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变得自信满满,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以教材中的这些案例为“引子”,每一位学生都会徐徐打开自己记忆的“匣子”。有学生说,当我第一次为生病的妈妈做早餐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也有学生说,当我接过奶奶劳神费力为我做得鞋垫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如此以来,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仔细审题,就能够有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的主题、内容就会变得清晰明朗。
二、议:思考“怎么写”
“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哪些内容应该详细写?”“哪些内容应该简略写?”“怎样写,才能够写得更加逼真、更加传神?”……为了有效解决各种“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思广益、展开讨论。尽管让学生独自思考,也能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但是,学生独自思考时,往往会因为思路不够开阔,而不能够有效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相反,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过程中,他们就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据此助力每一位学生扫清写作障碍。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内容“变形记”为例,在每一位学生都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怎么写”展开讨论。如:“作文的开头应该怎么写,才能够更加引人入胜,让人想要一睹为快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觉得在一开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直白地写出我们变成了什么,而应该描写一些自己‘变形’之后的所见所闻。”“是的,我也有同感,我们最好能把这些所见所闻描写得更加有趣、更加逼真一些。”“的确如此,这样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甚至有学生已经想好了作文的开头,“我想变成一只蚂蚁,所以作文开头,我想这样写:秋日的午后,我将一片枫叶作为小艇,穿梭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饱览秋日的美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的集思广益、激烈讨论,能够有效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如此,学生的写作之路就会变得更加通畅,写作困难也就会迎刃而解。
三、改:打磨“好作文”
著名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告诉我们写诗修改的重要性。写诗如此,写作文亦如是。在一开始的写作过程中,为了避免写作思路中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完全没有必要去顾忌“详略是否得当、比喻是否恰当、修辞是否准确”等问题。当学生一气呵成,完成习作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字斟句酌式地开启“修改”模式,对自己的习作内容进行“精打细磨”。通过修改,通过“精打细磨”,学生就能够写出一篇“好作文”。
比如说,当学生完成习作之后,首先,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主修改。事实上,学生自主修改的过程,正就是一个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过程。不仅如此,通过自主修改,学生习作中的用词也会更加恰当、表述也会更加精准、语言也会更加优美、详略也会更加得当。当然,为了提升学生修改习作的实效性,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具体的修改要求。以修改要求为导向、为标准,学生就能够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修改作文。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不仅要进行“细致入微”式的修改,还要敢于进行“大刀阔斧”式的修改。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修改作文。通过互相修改作文,学生也可以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提升。当然,教师也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篇习作进行仔细修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仔细审题,能够让学生明确“写什么”,为学生的写作指明方向;通过指导学生议论交流,能够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为学生的写作铺路搭桥;通过指导学生潜心修改,能够让学生写出“好作文”,为学生的写作锦上添花。如此来看,审、议、改,不正就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三部曲”吗?
参考文献:
1.张莉.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三部曲"[J].语文天地,2018,(9):54-55.
2.崔小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0):292.